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疾病影响 > 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新方法CFS联合筋膜鞘
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新方法CFS联合筋膜鞘
CFS是英文“ConjointFascialSheath”的英文缩写,来自于Whitnall博士年发表的临床解剖经典论文“ConjointFascialSheathoftheLevatorandSuperiorRectusAttachedtotheConjunctivalFornix(CFS)”,即“附着于结膜上穹窿的提上睑肌与上直肌的联合筋膜鞘”,我们简称之“联合筋膜鞘”。
“ConjointFascialSheathoftheLevatorandSuperiorRectusAttachedtotheConjunctivalFornix(CFS)”更为恰当,该英文描述从字面上不仅能明确该组织结构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也表达出其组织学特性和相关的生理功能。中文名字用“联合筋膜鞘”也比较准确,并且不易与我国教科书上的“横韧带”或“节制韧带”温氏韧带(Whitnall’sligment)相混淆。
解剖部位显示CFS是一相对独立完整的组织结构,位于上直肌和提上睑肌前三分之一的肌间隙内,距结膜上穹窿大约平均2.5mm(2-8mm),前后长大约12.2mm(8-15mm),厚度大约1.1mm(0.5-1.5mm),形状为较长底边在前的等腰梯形。该抑制韧带来源于提上睑肌和上直肌的一组结缔组织组并参与了Tenon’s囊的构成。
CFS为提上睑肌与上直肌之间有一致密的结缔组织鞘膜,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组成,但比Whitnall’sligment,即中文译为“温氏韧带”或“横韧带”更富有弹性纤维,其弹性纤维含量与提上睑肌和上直肌很接近。其浅面延伸至接近结膜上穹窿大约2mm处,深面延伸至睑结膜和球结膜下2-3mm。
联合筋膜鞘(CFS)矫正上睑下垂手术后,睁眼睛的力量方向,依然是绕着眼球向后上方,往眼窝深处去,与原本天生的睁眼力量方向完全一致,没有改变人睁眼时原本的生物力学矢量方向(提上睑肌力量方向),而额肌瓣提供的睁眼睛力量方向则是竖直向上,往额头上拉,几乎与原本天生的睁眼力量方向垂直90度。
联合筋膜鞘(CFS)是提上睑肌与上直肌相互融合、二者共同的肌筋膜,其同样接受第三对脑神经的指挥,所以用CFS悬吊法治疗上睑下垂,完全保留了睁眼运动原有的神经支配。
CFS手术,所有组织都保留下来,我们留下了所有可能有的后路,甚至将来如果有了比CFS更好的方法时,我们就能从容的使用!
一般上睑下垂矫正术的方法有提上睑肌复合体重叠术、提上睑肌+米勒氏肌前进术、提上睑肌缩短术、联合筋膜鞘(cfs)等,其中联合筋膜鞘(cfs)在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及传统手术后复发的上睑下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fs联合筋膜鞘手术的治疗范围:
(1)、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2)、严重的提上睑肌功能丧失的后天性上睑下垂(创伤性、物理性)
(3)、用额肌瓣手术后复发的先天性上睑下垂
(4)、额肌功能差或丧失的严重上睑下垂
手术案例简述:
患者,男,17岁,左眼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15医院做了额肌瓣悬吊手术,术后一年内完全复发,右眼轻度上睑下垂,2年前和左眼一起接受了重睑术。
本次手术接受了左眼联合筋膜鞘悬吊法手术,过程展示如下:
1、术前划线及局部麻醉
2、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祛除部分皮肤
3、暴露睑板
4、自白线处向上推开眶隔,暴露出3-5mm腱膜和米勒氏肌复合体
5、距睑板上缘3-5mm处,平行睑板上缘将大约20mm宽的腱膜和米勒氏肌剪断,保留结膜层的完整
6、沿着结膜与米勒氏肌之间向穹窿部分离,显露出增厚的带有白色金属反光的CFS组织
7、将适当高度的CFS与睑板缝合固定一针,睁眼观察上眼睑缘的位置,及测量MRD或MLD
8、确认第一针缝合位置恰当后,再继续固定缝合数针,在此过程中不断让患者手术台上坐起,测量MRD、MLD数值,直到完全达到计划要求,并调整好睑缘轮廓和重睑的深度
9、术后即刻睁眼照(右眼没有手术,并表现出赫林氏法则结果,所以显得比术前还要小一些)。
北京来美安眼修复研究院提供资讯
医美卢老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