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疾病影响 > 家长课堂儿童感染病知识手册诺如病毒

家长课堂儿童感染病知识手册诺如病毒



新春佳节将至,忙碌了一年终于有时间放松下来,和亲朋好友团聚在一起,大家高高兴兴的吃一顿团圆饭,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当我们外出聚会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安全。宝宝免疫力较低,冬季又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应对这些传染病,只有正确的处理才是对宝宝最好的保护。为了保护您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健康,希望您主动学习和了解以下防护知识。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为“冬季呕吐病”,虽然听起来名字有点唬人,但其实它是一种常见病毒,并不是一种新型病毒。感染后48小时内,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以呕吐症状更多见。冬季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高发季节。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二)临床表现有什么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多数患者发病一至三天即可康复。

(三)它的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感染原因主要有:

1食用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饮料;2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3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等。

(四)诺如病毒的特点

1感染性极强

这是一种感染性极强的病毒,只需要10-个病毒粒子就可以致病。要知道,一次呕吐就可以排出数以亿计的病毒粒子。病毒通过气溶胶在空气中弥散,造成聚集性的疫情暴发。如果家中有人感染了诺如病毒,呕吐或腹泻后,记得按照正确的方法及时对被污染的家具、地板和衣服进行消毒——先洒上比如”84”这样含氯的消毒剂,呕吐物最好用消毒粉覆盖30分钟后,再清理。这时候,医用酒精可是无效的。

2抗生素无效

感染诺如病毒之后,是没有特效药物的。感染诺如病毒之后,会腹泻和呕吐,有时候我们会自行服用抗生素,这是错误的方法,抗生素对诺如病毒是无效的,只会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好在它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和感冒一样。只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即可,如果发烧就退烧,腹泻就止泻。值得注意的是,症状消失后的3天以内,身上携带的病毒仍然具有强传播力。所以,痊愈后的3天,最好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以免造成病毒的再次传播。

3没有疫苗

和流行性感冒一样,诺如病毒极容易变异,哪怕你已经感染过这种病毒,仍然没没有豁免权。下一次病毒以新的形式来袭时,你的免疫系统在它面前,还是白纸一张。坏消息是,目前还没有针对它的疫苗上市,目前美国有几家小公司在进行疫苗的研发,上市尚需时日。

(五)我们能做些什么

由于诺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因而我们应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1.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度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3.减少外出活动和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

4.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聚集性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立刻就诊,并报告所在单位、社区。

5.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加强传染病健康宣教工作;

6.及时使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带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起病急,口腔粘膜可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少数持续发热、精神差、四肢厥冷、呕吐、抽搐、惊厥,不及时救治可发展为心肌炎、肺水肿、脑干脑炎,甚至导致死亡。

(二)传染源

1.患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隐性感染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但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三)传播途径

以下三种途径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1.消化道:经消化道传播。

2.呼吸道: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3.密切接触:通过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疱疹液传播。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以造成病毒的传播。

(四)易感人群及病原学特征

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

病原学特征:温度在56℃以上、紫外线以及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化学物质可降低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等肠道病毒的活性,但是酒精对其无效。

(五)手足口病的识别

1.普通病例的表现

(1)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2)典型的临床表现

A、起病急,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B、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3)皮疹的特点

A、口腔粘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也常发生,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

B、手和脚的皮疹数量少的有几个,多的有几十个,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混浊液体。有些皮疹不易看到,需要用手沿掌纹触摸才能发现。

C、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D、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4)病程

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一般在1周内不经治疗也可痊愈。

注意:

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虽然临床症状痊愈了,但一定隔离时间自发病之日起至少14天!!

2.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极少数患儿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的患儿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低于3岁的婴幼儿,一旦出现以下特征之一,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

(1)高热(38.5℃以上)持续2天以上不退。

(2)发热伴有寒战。

(3)面色苍白或变为青紫色。

(4)明显呕吐或头痛。

(5)呼吸浅快。

(6)排除发热、哭闹等因素,心率或呼吸明显增快。

(7)精神倦怠、萎靡。

(8)咳嗽明显加剧或伴有喘息。

(9)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或抽搐。

(10)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11)末梢循环不良(肢端凉、苍白或青紫色)。

(12)一般情况虽好,但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明显降低。

(13)高血糖。

(14)高血压或低血压。

(15)临床或胸片提示合并有肺炎。

(16)心音低钝或心电图异常改变,或心肌酶异常。

(六)患儿的居家治疗

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可以居家治疗,但需要提醒家长注意以下事项:

1.患儿应留在家中,不要外出,避免与没有患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后1周。

2.患儿用过的玩具、碗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使用煮沸消毒或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浸泡,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阳光下暴晒。定期用漂白粉对厕所消毒。

3.家长在接触患儿前、给患儿更换尿布和处理粪便后要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

5.居室内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避免患儿继发感染。

6.休息及饮食:患儿发病1周内应多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溃疡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7.口腔护理: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溃疡时可涂抹鱼肝油,减轻疼痛。

8.皮疹的护理: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如:疱疹破裂,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涂擦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碘伏等。

9.发热的护理:

患儿体温在38.5℃以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温开水。

患儿体温如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10.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头痛、四肢抽搐、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医院就诊。由于一般病程为7天左右,故要求自发病之日起隔离至少14天。

(七)预防措施

1.家庭与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

(2)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让孩子养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卫生习惯。

(4)让孩子不要接触患病儿童。

(5)家长在接触孩子前、给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6)奶瓶、奶嘴在婴幼儿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7)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8)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八)你会洗手吗?

1.什么时候应洗手?

(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进食及处理食物前,以及如厕后。

(2)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

(3)触摸过公共物品,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

(4)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污染的对象后。

2.正确洗手步骤

(1)开水龙头,清洗双手。

(2)加入肥皂或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3)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及手腕,揉擦时勿冲水。

(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擦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6)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用抹手巾包裹着水龙头将其关闭,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或由他人代劳。

(九)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关系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一样,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一)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为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A24v)引起。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每于夏秋季节流行,自然病程短。

传染源: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

(二)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主要表现为:眼红,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本病屡见结膜下出血。

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角膜无基质浸润,一般无后遗症。

(三)隔离期限

隔离至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

青春期男性患者,可并发睾丸炎,女性可并发卵巢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还可并发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等。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5天或更长的时间内排出病毒。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腮腺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三)隔离时限

隔离至发病后21天。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可能出现关节、肾脏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冬春季多。

其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尤其是新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给密切接触者,偶可通过带菌的用具传播。发病年龄以2—10岁小儿多见。

(二)临床症状

临床特点——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疹退脱皮。

潜伏期:一般为2—7天。

前驱期:为1天左右。表现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

出疹期: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皮疹顺序:发热后1-2日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延及全身;多于48小时达高峰,继之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疹退后皮肤开始脱屑,面部及躯干常为糠屑,手、足掌、指处由于角化层后,片状脱屑常完整;

皮疹特点:典型皮疹为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其他特征症状:

“巴氏线”

“草莓舌”

“杨梅舌”

(三)隔离时限

隔离至发病后7天。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

常见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水痘肺炎(较常见于婴儿)、胃肠道疱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出血倾向、肾炎、横断性脊髓炎、脑炎、水痘肝炎。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10-24d,一般14-16d。

前驱期:低热或中度发热,同时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头痛,偶尔有轻微的腹痛。咳嗽等。

出疹顺序:皮疹首发于头皮、脸或躯干,逐渐延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和“四世同堂”。

皮疹特点:疱疹位置表浅,直径为3-5mm,壁薄易破,形似露水滴,周围绕以红晕。疱疹于l-2d内枯干、结痂,数日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三)隔离期限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且不少于病后14天









































白癜风初期什么症状
北京最大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qkpm.com/jbyx/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