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疾病影响 > 中潜艇掌握杀手锏精髓美眼皮子底下展实力
中潜艇掌握杀手锏精髓美眼皮子底下展实力
上世纪90年代,美军航母曾跟踪中国核潜艇,本世纪以来,情况反转过来了,中国潜艇开始跟踪美军航母。年11月,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太平洋水域进行训练时,一艘中国型潜艇钻出水面,随着被一架巡逻机发现,按美军的说法:“它在距离“小鹰”号航母约5英里左右的海面上”,也就是说,中国潜艇无声无息地穿越了由12艘军舰组成的反潜防御圈,到了美航母眼皮子底下,美舰已处于潜艇鱼雷有效攻击范围之内。
这次事件中,中国潜艇充当展示了实力,也让各方重新开始评估中国潜艇技术水平,特别是静音性。所谓静音性可以理解为隐蔽性,这是潜艇最重要的性能,潜艇发出的声音越小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无声无息地潜伏与机动。提升静音性的办法就是减振降噪,虽说有关的手段相当多,比如:对潜艇的外型进行修改,换用高精度的螺旋桨等,但是最有效的手段依然是铺设消声瓦。
所谓的消声瓦实为吸声材料,可以有效的抑制噪声振动,效果非常明显,大约可以降低一半的噪音。这一技术最早由德国人提出,可惜西方国家看不上它,只有俄罗斯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发展为俄式潜艇提高静音性的杀手锏。以前西方总认为俄式潜艇静音差,可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情况完全改变了。
年2月,在巴伦支海,一艘俄潜艇以水面状态行驶至科拉湾入海口附近时,受到美国“巴通·鲁日”号潜艇跟踪,随后俄潜艇下浮之后,美潜艇失去目标,后因速度过快,从后面撞上了俄潜艇,两艇均受损伤。当时美潜艇根本没有探测到前面俄潜艇,这一结果令美军意味到,静音性上,美国被甩到了后面,其中消声瓦为主要的原因。后来,西方也开始纷纷仿制消声瓦,已成现代潜艇的主要装备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俄罗斯引进基洛级潜艇时,基洛级潜艇号称大洋黑洞,足见其静音性能之好,它拥有的许多减振降噪措施非常好,它的消声瓦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中国第一次接触到了消声瓦技术,经过研究之后,才发现这个消声瓦技术远没有想象的复杂,许多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思路问题,本身没什么,几乎看几眼就能把原理弄得一清二楚,让人不得不感叹,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
我们很快就掌握这项俄式技术,不是仿制,而是领悟其精髓后,研发出自已的产品。中国最新一代的消声瓦采用了新型国产合成橡胶,内部填充有高效的声波吸收材料,艇体与消声瓦之间填充高强度粘合剂,表面加高强度隐身防腐涂层,从而克服俄式技术的一些缺点。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减振、降噪措施,成功将潜艇的噪声下降了下去,比如:A型导弹核潜艇的噪声水平至少可以降低到分贝左右,静音性比上一代提高不止一级。最新型的B型,水平更高,可惜降低到什么程度仍然保密,不过相信幅度也不会小。
年以后,日本、美国、印度发现中国核潜艇频繁进出西太平洋、印度洋地区。次数比此前几十年的总和还多,但是却从没有被跟踪到,更无法推测其航线,足见其隐蔽性已经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