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疾病影响 > 拍卖中国嘉德2016秋拍心赏赏心
拍卖中国嘉德2016秋拍心赏赏心
心赏·赏心——私人藏佛教艺术精粹
预展时间:11月9-11日
拍卖时间:11月12日晚8:00
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三层紫金厅
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嘉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心赏·赏心——私人藏佛教艺术精粹”专场将于11月9-1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进行预展,11月12日晚上8点举槌。本次佛教艺术专场的拍品全部来自于专注喜马拉雅艺术收藏的私人藏家,汇集了各类佛教艺术精品24件,其中包括金铜佛造像21尊,法器2件,以及唐卡1件。
值得注意的是,本场拍卖的拍品均以无底价形式上拍,重点呈现了西藏12-17世纪各阶段的佛教艺术精品以及明清宫廷造像,拍品制作工艺精细,品相完好,具有极高的宗教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正如一位资深藏家的感悟,“以心观物,以物养心”,让我们仔细去看、去感受,共同期待这场美妙的艺术盛宴吧。
拍卖图录LOT铜(铸)鎏金大鹏鸟
尺寸:高27.3cm
创作年代:西藏16至17世纪
估价:无底价
大鹏金翅鸟,梵语称『迦楼罗』。在佛教经典中,称其为极乐净土之鸟,以其鸣声来形容诸佛菩萨之妙。最早出现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后来成为印度教、佛教皆崇拜的重要护法神。供养大鹏金翅鸟,可消一切违缘,恶疾不染,诸障净除。诵持大鹏金翅鸟的心咒是降伏一切发邪愿的鬼魅妖魔最胜之法。
此像呈半人半鸟形,火焰形头发,发间饰日月,怒目尖喙,形貌令人怖畏。双臂伸展于体侧,威威而立。造像黄铜铸造,通体鎏金,胎体厚重,传世作品中较为少见。可对比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铜鎏金大鹏金翅鸟像;以及纽约苏富比年9月21日第50号拍品铜鎏金大鹏金翅鸟像,都是同时期造像作品。
LOT铜鎏金金刚铃杵(一套)
尺寸:高19.5cm;长12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估价:无底价
金刚铃、杵,为修西藏密宗金刚法者不可或缺的手持法器,是每个行者必备的法器。金刚铃杵用久了,就是护法,可镇坛,代表金刚神。通常左手摇铃,右手把杵,象征慈悲与智慧。
五股金刚铃杵一套,金刚杵两端五股与铃首相同,杵中间刻藏文种子字『吽』。金刚铃首部鎏金,杵柄莲座下文殊菩萨代表智能,概因日久使用,包浆自然。铃身外壁饰莲瓣梵文、金刚杵、法轮等,铃声清越,可使诸尊警觉、喜悦。
LOT铜鎏金金刚瑜伽母
尺寸:高13cm
创作年代:西藏14至15世纪
估价:无底价
来源:瑞士阔乐年11月2日第号封面拍品
金刚瑜伽母是金刚亥母不现猪首的形象,代表着清静光明的佛性化身,是她作为上乐金刚明妃时的形象。造像呈忿怒像,头戴骷髅冠。
右手高举钺刀,左手结期克印,以舞立姿足踏覆莲日轮尸座。胸部丰满,曲线曼妙玲珑,体态婀娜多姿,耳际飘动的缯带以及繁缛璎珞和人头鬘,无不刻画细腻生动,表现出工匠非凡的工艺技巧。
整体红铜鎏金嵌宝石,做工精细,应是十五世纪西藏地区尼泊尔风格造像作品。
LOT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尺寸:高16.5cm
创作年代:西藏15世纪
估价:无底价
此尊刻画的是释迦牟尼悟证成道的主题。释尊在印度东部的菩提迦耶,以充满能量的金刚坐姿立下誓约,最后在禅定状态之下领悟了轮回的奥秘。
释迦像面相饱满方正,五官刻画挺拔有力,双目低垂,面容沉静端详。全身姿态端正,双腿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之上,莲瓣双层且细长饱满。藏地造像到15-16世纪,匠人技艺已经渐趋完善,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像全身结构与姿势极为匀称端正;造像手脚刻划极具质感,富有弹性,胸肌及腹肌肌肉刻划写实,雕塑技艺极为成熟。佛着袒右肩式袈裟,边缘饰折线纹和连珠线。袈裟轻薄贴体,衣角搭于左肩装饰。莲座为半月状束腰形式,座前正前方嵌置金刚杵,象征摧破一切烦恼;莲瓣饱满秀长,上下缘饰连珠纹一周,是为明代藏地造像精品之作。
LOT铜鎏金绿度母
尺寸:高16.5cm
创作年代:西藏15世纪
估价:无底价
绿度母,全称圣救度佛母,绿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一,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此尊发髻单束,头戴五叶宝冠,白毫立体分明,细眉如丝,鼻梁挺拔,双眼微阖,嘴角上扬,耳挂珠佩环形铃铛,缯带于耳畔飘扬,面呈少女相,容貌慈祥,发卷如绳垂肩,胸挂璎珞项链,上臂两侧旁攀伸出两朵盛开莲花,右手下置膝侧施与愿印,左手举于胸前结说法印,肩宽窄腰,体态婀娜,下身着贴体长裙,裙褶刻画如绳且叠摆顺畅。右腿舒展而脚踏莲花,代表随时准备起身救度苦难的芸芸众生,莲座上下缘均饰有连珠纹,莲瓣小巧饱满,对称工整。
整尊佛像金色明亮,身形流畅优美,神态安然。帽冠及周身璎珞钏环镶满绿松石,这是藏地工匠造像常用的装饰手法,更衬得金色灿然,富贵华丽,实为同时期西藏造像之上佳之作。
LOT铜鎏金金刚钩明王像
尺寸:高8.6cm
创作年代:西藏15世纪
估价:无底价
来源:巴黎佳士得年6月8日第号
不动明王,即不动尊菩萨,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不动』,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依密教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藏密崇奉的不动明王形象多为二臂像,似此尊:头戴五骷髅为饰,表消除一切恶障;三目圆睁,右眼仰视,表示能捆住天子魔;左眼俯视,表示烧毁龙魔和非天;额眼平视,表示降伏夜叉和罗刹;阔嘴獠牙,面相凶恶。
脖子上挂着一条蛇,表示除根本烦恼之『瞋心』;除腰间围虎皮裙,其余都袒露在外。右手高举龙剑,左手当胸结斯克印;左展姿站立于莲花月轮宝座上,呈现出明王慈悲心坚固,不可撼动的力量。此尊造像尺寸精巧,是便于携带的随身佛像,雕琢比例精准,动作幅度不大,却极为自然流畅,包浆自然,保存完好。
LOT合金铜黑财神
尺寸:高8cm
创作年代:西藏12世纪
估价:无底价
黑财神乃是五方佛之东方金刚不动佛,为利益娑婆众生摆脱穷困的苦恼所做的化现。身青黑色,故名。在密宗认为,黑财神是五姓财神中施财立即见效的财神,甚至称他为财神王。
此尊身形矮胖,大肚福相,全身赤裸,表示他冲破尘网,出离三界。须眉倒竖,呈忿怒相。头戴宝冠,冠中端坐化佛。左手抱一个大鼠鼬,象征拥有财宝;右手托骷髅碗,象征幸福。两足以右曲左伸姿威立,踏于黄色持财天之背,安住莲花月轮座上。
LOT合金铜金刚手菩萨
尺寸:高10cm
创作年代:西藏13至14世纪
估价:无底价
金刚手菩萨,又名『秘密主』,藏名恰那多杰,属金刚部,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为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为藏传佛教崇奉的三大依牯主之一。
此尊造像双目圆睁,蓄短须,忿怒相,袒胸露腹,四肢及躯干饰以蛇钏,头戴花冠,左手结期克印,右手高举金刚杵,下身着虎皮裙,体态墩实有力,左展姿立于双层莲座之上。十二至十三世纪西藏本土造像,受帕拉造像影响颇深,故而在造像中嵌银嵌红铜的技艺也越发精湛,一如本尊,周身多处均以错银错红铜做为装饰。
LOT铜鎏金四臂观音
尺寸:高9.8cm
创作年代:清康熙
估价:无底价
四臂观音是藏传佛教密宗本尊之一,是雪域高原的守护神,四臂观音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三族姓尊,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为密乘行者必修的法门。是藏传佛教造像常选题材。四臂观音的造型每一庄严皆有所表:一头表通达法性,四臂表四无量心,身白色表自性消净无垢,不为烦恼、所知二障所障。双跏趺表不住生死,手印表不住涅盘。又中央二手合掌于胸前,表智慧与方便合一双运,右手持水晶念珠,表每拨一珠即救度一众生出脱轮回,左手持莲花,表清净无恼。
此尊四臂观音为清早期宫廷风格造像。观音双手置胸前合掌,左上手应持一枝莲花,右上手持念珠。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高耸。双耳坠大环,项戴缨络项链,装饰华美。左肩搭仁兽,帔帛搭于双肩,上身袒露,胸前饰项圈璎珞,腰系珠宝腰带,手、臂、踝处饰有钏环,冠及璎珞钏环镶嵌有宝石,显得雍容华贵。衣缘及膝处錾刻有精美的纹样,衣褶自然流畅,整体风格当为康熙时期内地汉藏风格。此尊保留原封底,更为殊胜。
LOT合金铜释迦牟尼佛
尺寸:高23cm
创作年代:西藏12至13世纪
估价:无底价
此件释尊左手禅定印,右手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描绘释尊在菩提迦耶(Bodhgaya)的证悟。在其盘曲双腿前横放一金刚杵,代表证悟的智慧如金刚般坚硬。
莲花座下的台座采印度建筑之多折角式造型,这是源自释尊在菩提迦耶禅定时的石座,藏族称其为「金刚座(rDorjegdan)」。此金刚座装饰简洁,仅中央浮雕一金刚杵。座前左右两侧各雕回首雪狮一只。背光以卡榫与金刚座接合,整个背光镂空雕饰金翅鸟等瑞兽,顶饰摩尼宝珠。释尊所著的袈裟平滑贴体,双层莲座上扁平的莲瓣,这些都显示此件为13世纪西藏造极具印度帕拉风格的作品。
释尊眼睑下垂沉思,躯体线条优雅平滑,触地印的手指极为生动,整体传达出释尊冥思的超脱灵性。色泽青铜偏黄,整体造型优雅;背光花纹繁复华美,整体素雅的造像中增添尊贵的华丽感。
LOT合金铜向蔡巴上师像
尺寸:高11.3cm
创作年代:西藏14至15世纪
估价:无底价
向蔡巴是蔡巴噶举派的创始人,生于拉萨附近的蔡巴竹,年26岁时在康区出家受具足戒,改名『精进称』。年,与帕木竹巴多吉杰波拜谒塔波拉杰,而后学法于塔波拉杰之侄贡巴·粗赤宁波,从受塔波拉杰所创之密法『俱生和合法』,证得『真实义』。后从帕木竹巴学法,帕木竹巴圆寂后,向蔡巴在丹萨替居住。在此期间,他获得噶尔家族支持,于年兴建蔡巴寺。向蔡巴与帕木竹巴和宗喀巴一同被誉为藏地『三宝』。
这尊向蔡巴铜像顶发突兀,目光慈祥,嘴角上扬,面带明显笑意,面部笑肌很突出,下巴浑圆,整个面部轮廓柔和有致。身着覆肩坎肩、内裙、覆肩右袒法衣,披大氅,法衣边缘刻波浪纹饰。法衣由左边臂膀下侧搭下。右手作触地印,左手于腹部作禅定印,结金刚跏趺坐于莲座之上。莲座为半月形仰覆莲样式,莲瓣宽扁,瓣间间隔较大。
LOT铜鎏金大成就者像
尺寸:高12cm
创作年代:西藏16至17世纪
估价:无底价
在藏传佛教中,密法的传承是由根本传承上师口耳相传给弟子,因此皈依上师及上师供奉在密教中极为重要。由此,便涌现出大量以上师、成就者为主题的佛教造像。
从装束上看,此尊应为在家居士成就者。胸前饰修行璎珞,耳饰圆铛,长发拖地,相貌刻画极为写实,右手高举骨笛,坐姿奇特,观其整体,应已遗失底座等配饰,确切身份不可考。整尊姿态极为流畅,动势自然,面容清晰写实,是尊少见的精品成就者造像。
LOT铜鎏金雪狮
尺寸:高9cm
创作年代:西藏17世纪
估价:无底价
此件雪狮造像,舞立姿势,狮身后足前后站立,两前足高举至头,姿态颇为拟人。鬃毛浓密,阔鼻圆目,咧嘴露牙,圆睁怒视,长舌外卷,表情忿怒,渲染恐怖氛围。双乳丰硕下垂,姿态与胸部与狮面佛母有几分相似。颈挂铃铛项圈,威风凛凛,颇有气势。手脚刻划细腻写实,乃不可多得精品。
LOT铜鎏金无量寿佛
尺寸:高17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估价:无底价
此尊造像乃典型的乾隆时期宫廷无量寿佛造像制式。造像发髻高挽,髻中饰单叶宝冠,余发披肩,此种发饰在乾隆时期极为流行;鼻梁窄而修长,双眉高挑,双目细长,面容端庄静穆,微带笑意。斜披络带,下着长裙,轻薄贴身,肌肤线条柔和且富有弹性。身饰项链、钏饰,通体鎏金,精贵华美。双手于腹前作禅定印,两拇指相触,全跏趺坐于双层莲花座上,莲座上缘铸造有精美的连珠纹,瓜子型尖头双层芝瓣,颇为独特。整体制作精细,时代特征鲜明。
LOT铜鎏金双身上乐王佛
尺寸:高23.4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估价:无底价
上乐像在藏传佛教中是最为常见的造像种类之一。上乐金刚又名胜乐金刚,为无上瑜珈部的母续本尊。上乐王佛是上乐金刚的一种特殊变化身形,代表长寿,也有『长寿之神』的称誉。
造像主尊一面二臂,头戴五骷髅冠,面具三目呈忿怒相。两手均持盛满甘露的甘露瓶,瓶口流苏下垂,精致华贵。两手交叉拥抱明妃,结金刚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明妃亦为一面二臂,两手均持嘎巴拉碗,结莲花跏趺坐,姿态轻盈优美。主尊与明妃腰后均饰缨络,甚为华丽。下承束腰双层莲座,上缘饰连珠纹。多重莲瓣重叠繁复,上下对称排列。整尊铜质润泽,金色厚重明亮,实为乾隆实期少见的精品之作。
LOT棉部矿物颜料上师论道唐卡
尺寸:长22cm;宽16.5cm
创作年代:西藏13世纪
估价:无底价
由于唐卡在修行中的极为重要,香火膜拜之下,保存难度极大,年代久远的唐卡,甚是罕见。此幅略有缺损的唐卡,仅失右侧是边角,已实属难得。唐卡中两位上师对视而坐,缁青寸发,眉目清秀,双手均于胸前结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着坎肩、僧裙,外披大氅,共坐一莲台宝座,莲座前铺设U形幔布,底座饰四个护法兽首;上师背后各置一半圆型背光。唐卡上方为身体颜色姿态各异的五尊菩萨像。唐卡所采用的上师对坐周边佛菩萨格式化大小,是一种很古老的构图方式,至少在十二世纪的卫藏地区即已十分流行,常见于菩萨、上师及教派传承题材唐卡之中。
LOT铜鎏金金刚杵
尺寸:长17.5cm
创作年代:明永乐
估价:无底价
金刚杵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法器,象征摧灭烦恼之菩提心,表示如来金刚之智慧大用,能破除愚痴妄想的内魔与外道诸魔障。一般与金刚法铃相配,是密宗修法的重要器具。
此件为九股金刚杵,品相完美,制作规整,以黄铜铸造并鎏金,与明代宫廷造像铜质一致,同时又具宫廷鲜明特点,据此判断当属不刻铭文,用于当时内地皇家寺庙的明代宫廷法器。
LOT合金铜上师
尺寸:高7.8cm
创作年代:西藏14世纪
估价:无底价
来源:年3月20日纽约佳士得第88号
上师面庞方阔,额际宽广,双耳尤为肥大。双瞳炯炯有神,笑容明显。结全跏趺坐,左右手分置双膝,左手握经书一卷,右手持金刚铃。内着交领式僧坎,外披僧氅。衣领及裙边錾刻花朵云纹,衣纹流畅,略显厚重,工艺一丝不苟。此像铜材质坚密沉重,胎壁厚重,下承单层覆莲座,莲瓣刻画清晰精致,上下缘均饰以一圈硕大连珠,华美而稳重。本件作品写实传神的表现手法,将面目慈和的上师形象表现得精准自然,为西藏金铜造像精细之作。
LOT铜鎏金宝冠释迦牟尼佛
尺寸:高15cm
创作年代:西藏14世纪
估价:无底价
宝冠释迦,指顶戴宝冠之释迦牟尼像。从三身角度来说是属于报身佛,代表佛的内证功德,但也有从佛陀传记的角度认为头戴宝冠是代表佛陀当王子时的造型,故称释迦牟尼王子像。佛陀呈金刚跏趺坐姿,左手腹前平伸结禅定印,右手下垂结触地印。头戴五叶宝冠,嵌松石,方面宽额,大耳垂肩,耳边装饰束发冠带。五官刻画准确,童子脸,带着少年的风采。弯眉长目,沉静的双目半开俯视,面相祥和庄严。身着袒右袈裟,薄衣贴体,其边缘饰双连珠文绦带。整尊造像,雕琢细致,金色明亮,肃穆而又富有活力。
LOT合金铜度母站像
尺寸:高25.7cm
创作年代:帕拉11至12世纪
估价:无底价
观音菩萨救苦救难、随缘度化,因而形象很多。其可示现三十二种应化身,莲花手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众多化身之一,因手持莲花而得名。藏传佛教造像于6、7世纪出现了这类或立或坐的持莲花菩萨,流行很广,几乎在西藏的每一处寺院都可见到。佛教图像志中,对持莲花观音菩萨的立姿像,一般多称之为『莲花手』,即观音的一种身形,造型特征是立姿,左手持莲花,右手施与愿印。
菩萨神态安详。头戴五叶宝冠,结高发髻,发辫垂肩。颈饰项链,左肩垂挂圣带。头部泥金彩绘,眼部嵌银,嘴错红铜,极为华丽精美。身体呈三折姿式站立于莲台上。右手施与愿印,左手当胸结说法印捻莲茎,莲花绽放于肩头。下身着贴体长裙,轻薄的长裙上有波浪状纹饰及碎花装饰。足下踩仰覆莲花座,莲座上下缘有连珠纹,莲座下是叠涩式须弥底座,层次分明。身后饰舟形火焰纹背光,背光顶上饰宝塔,此类形制的底座和背光在11-12世纪帕拉造像中极为常见。整体上造型生动,工艺精细,色泽沉郁,玲珑可爱,充分展现了东北印度帕拉造像的风格。
LOT铜鎏金外修阎魔敌
尺寸:高15.6cm
创作年代:清乾隆
估价:无底价
阎摩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忿怒相示现。阎魔天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地狱之主,主宰冥界。主尊显现怖畏的水牛首,头戴骷髅冠,三目圆睁,獠牙外露,火焰形赤发上冲,袒胸露腹,胸前饰璎珞,项挂人头长链。双臂伸开,下踩水牛,表示降服阎魔的骄傲与残暴,水牛前肢跪倒,后肢蹬踞,下踏仰卧在单层仰式莲座上的作恶者『挪细』的尸体。其身体粗壮结实,其伴侣阎魔女跨站在其右脚上,左手持钵端在阎魔天的嘴前,细节处理一丝不苟,是难得的精品之作。
LOT铜鎏金无量光佛
尺寸:高16.5cm
创作年代:西藏14世纪
估价:无底价
在藏传佛教中,无量光佛和无量寿佛是相同佛名,只是不同化现形式。无量光佛是应身佛,化现的是佛装;而无量寿佛是报身佛,化现的是菩萨装。若祈求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
这一尊即为着佛装的应身无量光佛,造像全跏趺端坐于莲花座上,袈裟轻薄贴体,双手结禅定印托精美长寿瓶。整像红铜鎏金,做工精湛,尤其莲座制作体现了当时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铜质极为润泽,从造像制作工艺以及艺术风格来看,应是十五世纪西藏地区造像作品。
LOT铜鎏金不空成就佛
尺寸:高26.2cm;45.5cm
创作年代:西藏15世纪
估价:无底价
来源:伦敦邦瀚斯年5月15日第号
不空成就佛为五方佛的成员之一,位居北方,是佛土的第五佛土。他的藏文名称的意思是一切的智慧,象征他能以大智慧成就一切如来事业与众生之事业。此尊结跏趺端坐,姿态自然挺拔。头戴花冠,耳际缯带飞扬,面庞方正饱满,额部宽广,双目细长,眉间嵌白毫,神态安详。双耳挂大圆环,佩戴细致嵌有绿松石的项链、臂镯、手镯等,左肩斜披一条连珠式圣带,突显其俊美体态的线条。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禅定印。莲座规整大方,莲瓣栩栩如生。
此尊工艺卓越,风格壮美,把其华贵的气象表露无遗。精致的工艺及鲜明的特征具有典型的尼泊尔风格,恰恰表现了尼泊尔对西藏造像艺术的深刻影响。同时期类似造像可参见年苏黎世出版H.Uhlig著《OnthePathtoEnglightenment:TheBertiAschmannFoundationofTibetanArtattheMuseumRietbergZurich》,编号31;以及年北京出版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经典:藏传佛教造像》,图版29和30。
LOT铜鎏金自在观音
尺寸:高24.5cm
创作年代:清康熙
估价:无底价
自在观音,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三种化身之一,代表着面容俊美、姿态典雅的观音形象。也是明清时期世间崇奉的常见造像题材。在诸多大乘经典,如《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述、可见信仰之广泛。
此尊观音呈现舒坐的自在妙相,左臂肘部支于左侧花几上,右手自然搭于右膝,姿态优美,闲情逸致。面相方圆端正,眉目细长,神态安详。束发披肩,耳垂圆珰,其下饰有花瓣坠,是明清内地造像常用的装饰手法。宽肩束腰,体态匀称,造型优美,手脚刻划写实。上身袒露,胸前饰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裙褶自然流畅,生动自如,采用了汉地造像的写实性表现手法。造像造型优美,制作工艺精湛,衣饰飘逸跌宕,层层卷起于舒缓寂静中,体会轻松自然地灵动,反映了康熙时期杰出的制作工艺特色。全像造型完美,形象生动,观音舒展自在的坐姿与佛性自如的内涵结合,创作上的和谐得到了精准的把握,既充分表现了观音菩萨慈悲睿智的宗教内涵,又彰显出雍容华贵的艺术气派。传世中同类题材或此一时期,此尊体量较大,带来强劲的视觉震慑。
拍卖图录由中国嘉德拍卖提供
编辑:吕雪松
设计:王晨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查看
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