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疾病影响 > 叙首都眼皮底下的叛军为何能守5年走私让敌
叙首都眼皮底下的叛军为何能守5年走私让敌
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90103.html
声明:除《踢馆》外,讲武堂所刊登文章均为授权转载,目的是提供多样化看问题的视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认同文章观点
卫星图中位于东古塔以南和东部的大片深绿色地带都是农田
从年至今,紧邻大马士革的首都卫星城东古塔已被叙政府军围困5年之久,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二战期间的列宁格勒保卫战(被围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约40万东古塔平民普遍出现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健康问题,但并未发生饿殍满地的惨剧。控制当地的上万反对派武装更是兵强马壮,甚至有能力不断向周边叙军目标(包括大马士革总统府、使馆区)发动袭扰或炮击。那么,东古塔屹立数载不倒的奥秘何在?本文就此做一解读。
位于土耳其境内的民间观察组织“叙利亚经济论坛”年6月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东古塔地区是叙国民经济重要板块之一,该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其中平方公里属于农业用地,分散着大量农户自营的小型农场。
东古塔原本盛产水果、乳制品、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如玫瑰花),得益于战前叙当局(特别是老阿萨德时期)巨额投入开发,这里一直被视作大马士革的“奶罐子、菜篮子和花果园”。
东古塔农田
内战爆发后,迫于生计的东古塔民众改为种植小麦、大麦、玉米和各种蔬菜。但由于粮食作物需要充沛水源灌溉,自家田地不靠近河流的农户需要打机井并支付燃料费(东古塔被封锁后有钱也很难买到柴油,所以机井灌溉面积很少),再加上种子、化肥、农药、收割、打谷等各项支出,按每亩单产公斤计算,1公斤东古塔小麦种植成本约为0.71(河流灌溉)至1.99美元(机井灌溉),远高于叙境内其他地区的0.22美元。
联合国救援物资不仅数量少,而且过境和分配权也都被反对派武装控制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资金和生产、生活资料都十分匮乏的东古塔民众来讲,虽然咬紧牙关能自行解决部分口粮,但全凭自力更生显然无法完全克服困难,而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也时断时续、杯水车薪。
更何况人活着不只靠吃饭,还需要衣物、鞋帽、药品、燃料、小家电等大量日用百货,反对派武装也得持续补充兵员、武器装备并接收外部金援(来自美国、卡塔尔、沙特、约旦、土耳其等国)才能坚持作战。
需要说明的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兵力捉襟见肘的叙当局对东古塔(该地区周长数十公里)连有效围困都谈不上,只能采取“重点封锁”和“打打停停”的被动防御战术。也正因为如此,从年起盘踞东古塔的反对派武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靠近大马士革的东古塔西部诸镇——哈拉斯塔、阿尔宾、扎马尔卡、艾因塔马(见上图)开掘了不少通往首都方向的地道。
这些地道最初只运送人员和武器装备(枪械、地雷、反坦克火器、夜视仪、通信设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后来逐渐扩大为“军民两用”。比如年拉赫曼军团与“努斯拉阵线”(“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联手挖掘了一条总长约2.8公里的隧道,经过拓宽和加固改造后能允许载重约1吨的起亚轻卡通行。这一年“伊斯兰军”也修建了一条长3.2公里的汽车隧道用于联结阿尔宾、扎马尔卡2座城镇。
反对派武装可以挖地道,货源却无法解决。于是在惊人暴利的诱惑下,一批“脚踩两条船”的走私商应运而生,对他们来讲拥有近40万人口(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的东古塔堪称“淘金天堂”。据合众社报道,将1公斤食材从大马士革运进东古塔,价格能暴涨50至75倍(比如白糖每公斤从30美分涨价至16美元),走私1桶容量20升的汽油、柴油的利润率超过%,而重量轻、体积小的大麻和香烟(每支最高能卖到8美元)油水更肥——走私商一趟就能净赚万叙镑(约合4.7万美元)。
进入东古塔地区的莫希丁·曼夫什走私车队
据外媒披露,这些走私商“手眼通天”(有消息称其与阿萨德家族存在利益关系),他们将东古塔自产的农作物、乳制品运往大马士革市区销售,而把加工好的食品(阿拉伯大饼和面包)偷偷提供给反对派武装。
每年这些“黑白两道通吃”的走私商能牟取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暴利。其中实力最强、后台最硬的当属绰号“奶酪王子”的莫希丁·曼夫什。据说这家伙想法设法与巴沙尔的弟弟、第4装甲师指挥官马希尔·阿萨德搭上了关系,捞够油水的后者准许曼夫什每天向东古塔公开走私2个车队的食品,并将当地乳制品收购后拉回首都。每次经过哈拉斯塔外围的第4装甲师检查站时,值班军官都会按照货物重量收取每公斤1至1.4美元不等的“好处费”。
就这样在长期的围困与反围困过程中,东古塔形成了一套特殊而复杂的战时经济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一条从黎巴嫩途经大马士革,最终抵达东古塔的“灰色贸易路线”。因这条走私通道大部分位于政府军控制区,收益大头自然归少数权贵所有。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盘踞当地的反对派武装正是靠着叙当局“输血”才得以“坚持抗战”达5年之久。
虽然各家反对派武装开掘的隧道越来越多,走私偷运进的货物也日渐增加,但东古塔百姓并未感到物价上涨、商品匮乏等问题得以缓解。原来,反对派武装也被唾手可得的暴利所吸引,早将“替天行道”“救民出水火”的口号抛到九霄云外。例如,拉赫曼军团一次就囤积超过12吨货物,该武装发言人宣称“这是战备物资”。
年5月5日叙利亚旅游部长在大马士革食品博览会上与莫希丁·曼夫什合影
还是这个拉赫曼军团,其为了“平抑物价”和打破少数官商(曼夫什之流)对市场的垄断,曾设立“基金会”以吸引更多商人参与走私——后者只要“主动捐款”(缴纳“保护费”)就能换取地道使用和货物通行权。据称,年每天穿越该武装控制区地道往来的货物价值达7万至9.3万美元。
但随着时间推移,该“基金会”很快成了专为资本雄厚的大商人服务的买办机构,众多本小利微的小店主因无力与前者竞争而上货困难、纷纷倒闭,大批东古塔民众被迫排着长队前往那些与武装头目有关系的“黑心商家”处购买生活必需品。
据合众社披露,仅年6至8月拉赫曼军团“基金会”就赚取了万美元,这笔巨款后来被各家“股东”(反对派武装)瓜分。而“基金会”本身也蜕变为庞大的寄生虫集团——下辖行政管理部门、仓库、车队(9辆起亚轻卡)、武装卫队和财务机构,雇员多达人(充斥着武装头目的心腹亲信和七大姑八大姨),每月开销就要花费14万美元。
为稳固统治、邀买人心,“努斯拉阵线”曾在自家控制区每个月以家庭为单位向民众免费提供食品和1罐液化气,但此举却被其他反对派武装指责为“坏了规矩”,最终“努斯拉阵线”迫于各方压力只好同意“利益均沾”——其他派别每个月有14天可以使用地道(条件是抽成10%),其余时间则归“努斯拉阵线”独享。
别看东古塔内部商品紧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反对派武装囤积居奇),但为了再发一笔横财,反对派武装居然还会“反向走私”——将之前偷运进来的货物重新运回大马士革销售。当货源不足时,某些反对派武装(比如盘踞阿尔宾的“努斯拉阵线”)干脆武力抢夺当地商户,将其财产没收后运往首都销赃。
不仅是民用商品,就连管控很严的武器弹药,反对派武装也照样能找到“多次周转”的发财机会——他们手持“通行证”谎称执行袭扰任务将武器走私出境,或利用各武装派系之间“沟通不畅”,从一派地道携带武器外出,而从另一派隧道返回。为了掩盖证据,武装分子甚至会相互勾结假装“火拼”,然后向上级报告在战斗中损耗了大量武器弹药云云。
扎赫兰·阿罗纳什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东古塔生计艰难,当地老百姓何不逃往政府军控制区呢?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民众对叙当局并无好感,另一方面则是因反对派武装和叙军都在刻意阻挠、拦截难民外流——前者是为了获取兵员和“肉盾”,后者则不想背上几十万貌合神离的难民的负担。
据外媒报道,“伊斯兰军”大头目扎赫兰·阿罗纳什在东古塔当权时期,曾迫使拉赫曼军团、“沙姆自由人运动”等反对派武装听从其号令。阿罗纳什定下“法令”,只允许“年以前出生的平民”从地道离开东古塔,目的是阻止年轻人(也是炮灰)外流。不仅是老百姓,反对派武装对自己人也盯得很死,要求武装分子通过地道前必须提供“官方通行证”,而且“严禁携带武器和除随身衣物之外的商品离开东古塔”。
叙难民展示的东古塔地道通行证
但年底阿罗纳什遭叙军空袭身亡后,这些严苛规定就被破坏了,只要能拿出10万叙镑(约合美元)任何人都可以搞到伪造的武装分子登记表、通行证以及穿越关卡的口令暗号。据说“努斯拉阵线”靠着充当“蛇头”,短短2个月时间就帮多人逃离东古塔,并因此获利数十万美元。
不过这一价码随着近来东古塔局势日渐吃紧也不断“水涨船高”。合众社记者在土耳其采访过一些从东古塔逃出来的叙难民,后者表示自己为获取通行证向反对派武装支付了至美元,而后还要向外围的叙军检查站行贿至美元不等才得以“逃出生天”。
资本对于风险的嗅觉是最灵敏的,也是最会发“国难财”的。举个例子——靠着土耳其政府支持,反对派武装在土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开设了办事处用于向东古塔输送外来资金,但年5月因叙军进攻导致多条地道关闭,汇款费率一下子从2.5%飙升至18%。
最后说一句,对于这些隧道的情况,叙当局实际上一清二楚却长期“睁一只闭一只眼”。除了权贵可从中获利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军也在利用地道网向东古塔内部派遣、渗透线人。据反对派武装称,叙军最爱让妇女充当间谍,因为后者较少会被严格盘查。
欢迎搜索ID:qqmiljwt或长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