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症状治疗 > 关于鹦鹉眼疾
关于鹦鹉眼疾
经常有鸟友问到眼疾的问题,其中包含了不停的流眼泪,流眼屎,眼睛睁不开,眼睛红肿等,其实这些都只是眼疾的临床症状,出问题的,除了眼睛本身外,还可能包含上呼吸道,整个呼吸系统,其他脏器等系统性疾病,简单的说,眼睛痛并不代表就是眼睛痛,先概况解释一下一般眼疾的病因及症状:
眼眶浮肿及结膜炎:
(1)鸟儿眼眶浮肿或结膜炎有何症状?患鸟可能单侧或双侧的眼睛畏光,睁不开,频频眨眼,下眼皮肿胀或眼眶浮肿,眼睛分泌物增多,结膜红肿充满血丝,两侧瞳孔大小不一等。
(2)导致此症状的可能原因为何?许多原因会造成鸟结膜发炎,眼眶浮肿。大致可分为以下数种原因:
a.病毒感染:痘病毒,副粘液病毒,乳突状病毒等。
b.细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假单孢菌,结核菌,梭菌,巴氏杆菌等。
c.披衣菌感染。(鹦鹉病)
d.霉菌感染。
e.霉浆菌感染。
f.寄生虫感染,如线虫,疥癣虫,弓浆虫等。
g.营养缺乏,如维他命A缺乏。
h.异物刺激,外伤:落入眼睛的粉尘,植物种子,或阿摩尼亚等具刺激性的气体,可能会刺激眼睛。被其他鸟啄伤或撞伤也可能导致眼眶肿胀。
j.肿瘤。
k.中毒:食入少数有毒植物可能让鸟儿畏光,结膜发炎。
(3)如何治疗?
必需先区别导致鸟儿结膜炎及眼眶充血肿胀的复杂原因,才有办法给药。
a.保定:为了避免鸟儿挣扎或咬人,小型鸟可用一手姆指及食指扣住头部,其余三指握住身体。大型鸟则需用毛巾包裹整个身体,只露出头部。
b.用生理食盐水将眼皮外的分泌物及痂皮冲洗干净,再检查眼睑内是否有异物或肿瘤。若有异物,可用人工泪液或生理食盐水冲出,或者小心的用镊子夹出。
c.给予人工泪液或广效性抗生素眼药膏或药水,成份如PolymyxinB,Neomycin,Tetracycline,Chloramphenical。角膜若有溃疡,不可给予含类固醇的眼药。
d.病毒性疾病引起的眼疾,只能给予支持疗法,避免细菌或霉菌继发性感染。补充维他命A以治疗营养缺乏性眼疾。
e.如果治疗无效,需做病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验。
f.如果是系统性疾病(鸟儿除了眼疾之外,还有其他如肺炎,呕吐下痢等症状),需配合系统性给药,如投予抗生素,抗霉菌性或补充电解质,维他命。
(4)其他提醒事项:
眼疾的病因并不单纯,不同的病症需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如果只是一般较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结膜炎,主人自行给予抗生素眼药可能可医好病症,但有时候眼疾只是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最好还是经由专业兽医师诊治给药比较安全。
葡萄膜炎及白内障
(1)什么是葡萄膜炎?
若将眼睛大致分成三个同心圆,最外层的是角膜、巩膜;中间层是包含了脉络膜、睫状体及虹膜的葡萄膜;最内层则是视网膜。当中间这层充满血管、黑色素,负责分泌眼房水,调节水晶体以及控制瞳孔缩放的组织发炎时,就被称为葡萄膜炎。
(2)什么是白内障?
简单的说,原本应该是透明的水晶体变得混浊,就可被称为白内障。然而若发现眼睛的最外层变得白白雾雾的,无法看清楚瞳孔及其他眼内组织,这种情形可能是角膜水肿,而非白内障。
(3)那些原因可能导致葡萄膜?
a.外伤:任何原因导致角膜刺穿,都可能衍发成葡萄膜炎,眼前房出血,虹膜撕裂等病变。
b.感染:感染病毒,细菌,霉浆菌,原虫等病原,都可能造成葡萄膜炎。
c.自体免疫性病症。
d.肿瘤。
(4)那些原因可能导致白内障?
先天发育不良,遗传疾病,维他命E缺乏,外伤,中毒或其他造成葡萄膜炎的病症都可能导致白内障。
(5)葡萄膜炎有那些临床症状?
巩膜充血、出血,眼前房出血、化脓,角膜水肿,瞳孔缩小,虹膜撕裂,频频眨眼,分泌物增加,虹膜黏连而无法正常放大缩小等。
(6)治疗的重点为何?
由于葡萄膜及水晶体属于眼睛结构较内层的组织,治疗的困难度高,愈后也较不理想。有些病症需要接受精密的外科治疗,许多用来控制狗猫等动物眼疾的药物也不能在鸟身上发挥同样的功效。
治疗的重点在于:
a.去除致病的原因。如单独隔离病鸟,修复伤口,避免患鸟搔抓患部。淘汰种鸟,改善笼舍卫生。
b.避免水晶体与虹膜沾黏,给予广效性眼药,减缓发炎症状。必要时需口服抗生素药物。
c.防范青光眼的发生。
什么是鹦鹉病?
(1)鹦鹉病又被称为饲鸟病。病原为披衣菌Chlamydiapsittaci。包含家禽,牛马羊狗猫天竺鼠等家畜,野鸟,宠物鸟,及人类在内的动物,都可能感染鹦鹉病,为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
(2)人若感染会出现那些临床症状?人类感染披衣菌的潜伏期约为4-20日,临床症状包含失去食欲,发烧,呕吐,头痛,多发性关节炎,咳嗽,淋巴腺病,胸口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其中可能有半数的患者演变为肺炎,同时肝脏受损。对于怀孕妇女,艾滋病患及年龄45岁以上者,病症更为严重。
(3)鸟如何感染此病?感染鹦鹉病的鸟类,其口鼻的分泌物以及排泄物中,都可能带有病原。披衣菌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数个月以上。
(4)患鸟有那些临床症状?因患者的免疫力及披衣菌感染部位不同而异,轻则无明显病症,重则死亡。完全无症状的患鸟,或者已转为慢性病的患鸟,仍会不断排毒,免疫力下降时则又会发病。
急性病症:较常发生于年轻鸟,临床症状包括:
(1)肝脏,胃肠道症状:食欲减弱,绿色或灰色下痢便,黄绿色尿酸,呕吐。
(2)呼吸道症状:桨液或脓样眼口鼻分泌物,呼吸困难,结膜炎,鼻窦炎。
(3)其他如羽毛膨松,体重减轻及精神抑郁等非特异性症状。慢性病症:肌肉无力,羽毛状况差,偶有轻度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或者癫痫,后肢麻痹等神经症状。
鸟儿眼眶浮肿或结膜炎有何症状?
患鸟可能单侧或双侧的眼睛畏光,睁不开,频频眨眼,下眼皮肿胀或眼眶浮肿,眼睛分泌物增多,结膜红肿充满血丝,两侧瞳孔大小不一等。导致此症状的可能原因为何?许多原因会造成鸟结膜发炎,眼眶浮肿。大致可分为以下数种原因:
a.病毒感染:痘病毒,副粘液病毒,乳突状病毒等。
b.细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假单孢菌,结核菌,梭菌,巴氏杆菌等。
c.披衣菌感染。(鹦鹉病)
d.霉菌感染。
e.霉浆菌感染。
f.寄生虫感染,如线虫,疥癣虫,弓浆虫等
g.营养缺乏,如维他命A缺乏。
h.异物刺激,外伤:落入眼睛的粉尘,植物种子,或阿摩尼亚等具刺激性的气体,可能会刺激眼睛。被其他鸟啄伤或撞伤也可能导致眼眶肿胀。
j.肿瘤。
k.中毒:食入少数有毒植物可能让鸟儿畏光,结膜发炎。
眼上长白膜,薄膜,第三眼睑发炎,脱出:
眼疾的原因很多,除了感染外,(如细菌,批衣菌,霉浆菌,病毒等),也可能外伤或异物刺激.患眼较常闭上外,鸟也可能常在栖木上磨擦患侧,患侧视力反应较差,歪颈等情形.如果除了发现眼睛有问题,精神也变得较差,膨羽,或者打喷嚏,下痢,就需尽快就医.发现眼睛变白,可能的原因又有白内障,角膜水肿,溃疡,化脓状分泌物沾粘,最好能让医生做一下角膜荧光染色,及细菌培养,有时角膜溃疡需要外科缝合才行注:角膜就是人带隐形眼镜的位置不过说到似乎容易发生眼疾的小鹦,可能较少饲主愿意带鸟就医.如果真的不可行,建议仔细检查一下(可以用放大镜看),眼角附近是否有异物,如草屑,谷壳屑等异物卡住.如果发现结膜红肿(注:将眼皮向上下轻推,底下粉红色的地方就是结膜面),(可以和另一侧眼睛比对),又不方便就医,只好先到西药房购买广效性抗生素,如磺胺剂,gentamycin等成份,一日给予四次,请注意,不要选择成份含有xxxxsome字样,含类固醇成份的眼药
第三眼睑就是瞬膜,正常鸟本来就有这个东西,而且还发达得很.只不过平时缩在眼角,不会露出.当结膜发炎时,第三眼睑就有可能跑出来.既然这是身体的构造,自然没什么传染疑虑.而是导致眼睑发炎的病症有可能传染.另外,不建议以开刀方式切除鸟的第三眼睑因为它是因发炎而肿大,突出,所以只要发炎症状解除,第三眼睑自然会回位.目前需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点药.应不至于固定在那。至于第三眼睑为何会发炎,有时是因感染,有时是刺激,(如异物落入眼睑),有时是外伤眼皮突肿。
什么是痘病毒?
(1)这是一种DNA病毒,分布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鸟主要可区分为二种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头,颈,脚等没有羽毛遮盖之皮肤部位产生结痂病变的干性病变,或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产生白喉状湿性病变的慢性病毒性疾病。依统记显示,亚马逊鹦鹉,特别是蓝帽以及派翁尼斯鹦鹉特别容易感染。其他如金丝雀及雀科等鸟类也会感染。年轻鸟约有10-15%的死亡率。
(2)传染方法为何?痘病毒无法穿透完整的上皮组织,因此表皮伤口,或者蚊虫叮咬就成了感染的管道。病鸟表皮的痂皮中含有大量病毒,随着皮屑掉落在环境中,造成该病的散播。病毒在环境中,可能存活一年半之久。
(3)有那些临床症状?
干式病变:没有羽毛部份的皮肤出现丘疹,脓包或痂皮。容易二次感染细菌或霉菌。金丝雀及雀科容易出现疣状病变。
湿式病变:口腔,食道,气管出现黄白色纤维样斑块,斑块面积过大时,会形成伪膜,伪膜脱落后,粘膜面可能出血。呼吸道上皮感染时,病鸟会出现呼吸困难,浆液或脓状鼻窦,眼眶分泌物,呼吸啰音,厌食,精神抑郁等症状。败血症及细菌性肺炎是突然死亡的主因。
治疗方法为何?治疗细菌或霉菌的二次感染病症。给予广效性抗生素,喷雾疗法等支持疗法。
常见的眼疾症状,包含以下几种:
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皮沾秥,其实眼疾只是种病状通称,举凡任何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眼睛感染,都以眼疾通称.其病因很多,单纯的可能性如,环境通风不良,空气中具有刺激性微粒或气体严重者如死亡率高的人鸟共通传染病鹦鹉热等.另外,霉浆菌或其他细菌霉菌,外伤,过敏等因素,也会出现类似病症,以上所说,只是要提醒你,光看照片无法评估病症严重程度,有时间还是带鸟就医较实在.
眼睛前面的肉肉有一小块好像是烧伤还是不知名的东西,导致这眼睛无法完全盖上:无论是结膜发炎或眼窝四周组织发炎,经常会出现许多浓稠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能与附近的皮肤,羽毛沾秥在一起,成为了个硬痂皮或溃疡病变.除了对症给药外,(如点眼药或给予口服药),主人也应经常将眼外分泌物清干净.清洁时可用清洁的水(生理食盐水或清水皆可),湿润干硬痂皮附近的组织,再小心的用棉花棒将分泌物擦拭掉.未脱落的组织不可强行剥除,另外,饲养环境的湿度不妨也提高,通风,有助于病症恢复.
想了解鹦鹉
获得更多鹦鹉资讯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