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临床体现 > 眼科小动物眼科的检查方法上
眼科小动物眼科的检查方法上
概述
如何正确且高效地完成整个眼科疾病诊断的过程,是每个动物眼科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与诊断身体其他器官疾病一样,对于疑似患有眼科疾病的动物必须先获得其既往病史,进行眼睛与眼周完整的检查,甚至在某些患病动物中依据其病史或是上述的检查结果还需做其他更多的特殊检查。系统地完成眼科学检查,并进一步找出病因,进而对患病动物进行治疗。
既往病史获得患病动物完整且相关的病史,对于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临床医生需针对患病动物最主要的症状,询问其主人相关可能的病史。以下一些问题可帮助临床医生获得患病动物的完整病史。
(1)患病动物的生活环境与饮食情况。
(2)患病动物过去曾发生的重大疾病或是外伤,特别是近期内发生的或是与眼睛相关的疾病及外伤。若就诊时患病动物已经失去一侧眼睛,则必须了解其原因与治疗状况,因为可能与这次的疾病相关而有助于临床医生的诊断,也可帮助医生了解其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患病动物对于治疗的反应。
(3)患病动物有无表现出视力受损的状况?如果有,则需确定患病动物在白天或是夜晚、在熟悉或是陌生的地方是否有表现视力减弱的情况,并了解其症状的发生时间,是否有改善或是处于持续恶化中,某一眼视力恶化的程度是否比另一眼严重?
(4)眼睛最近有无分泌物?如果有,是何种分泌物?
(5)眼睛有无表现出疼痛的情况?
(6)受影响的眼睛有无出现颜色异常?(如眼角膜是否变白?或是晶状体变白?或是巩膜或结膜充血而变红等异常?)
(7)患病动物最近有无表现出行为或是运动失调等异常?
(8)与患病动物接触的其他动物或是其兄弟姐妹等有无眼科相关疾病发生?
眼科检查需在一个暗室或是至少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眼科检查方法有很多种,并非所有检查都需要在暗室内进行。为了方便病情记录,有些临床兽医师会设计属于自己专有的眼科检查表以方便记录。
眼部形态检查眼附属器的检查(一)眼睑
眼睑的检查需要特别观察眼睑的位置、闭合功能、眼睑形状、运动、双侧对称性、眼睑皮肤颜色、眼睑边缘与睑板腺开口等。
(1)眼睑附近的分泌物可分为水样、黏液样、脓样、血样或是混合性。
(2)眼睑附近的皮肤炎/眼睑炎包括脱毛、结痂、充血、皮屑、水肿或溃疡等。
(3)眼裂大小眼裂太小或太大。
(4)眼睑位置与运动性包括眼睑内翻、眼睑外翻、眼睑下垂或是眼睑痉孪。
(5)睫毛或是眼眶附近的毛发有无生长异常包括异生睫毛、双行睫和倒睫。
(二)第三眼睑
检查第三眼睑时,需检查其静止时的位置与其表面(分为内侧表面-与眼角膜接触面,与外侧表面-与眼睑接触面)。可轻轻按压上眼睑将眼球向内推而暴露第三眼睑,并检查第三眼睑外侧表面,若患病动物患有深层或穿透性眼角膜溃疡或巩膜病灶等其他眼球疾病时,不应该施行此检查方法。第三眼睑后侧表面的检查需在局部麻醉后,使用带锁扣的镊子或蚊氏止血钳将第三眼睑拉出后再进行检查。可根据以下方法进行检查。
(1)静止时第三眼睑暴露的面积增加可能为疼痛、肿块、眼球凹陷、眼球萎缩、小眼球症、霍纳氏症候群和Haw症候群等。
(2)眼睑附近有分泌物可分为水样、黏液样、脓样、血样或是混合性。
(3)第三眼睑软骨有无卷曲。
(4)第三眼睑上发现有肿块可能为第三眼睑腺体脱垂或是肿瘤。
(5)第三眼睑边缘是否不规则可能是慢性结膜炎或创伤。
(6)第三眼睑有无异物。
(7)第三眼睑颜色改变有无黑色素化、充血和苍白(贫血)。
(8)第三眼睑表面湿润度与分泌物有无泪囊炎和干眼症。
(三)鼻泪管
正常情况下,肉眼只能看到位于内眦处睑结膜上腹侧和背侧鼻泪管的开口。当鼻泪管排出管道中有任何一处出现问题时,便会造成眼球与眼周症状,因此可根据以下几点来观察判断鼻泪管有无异常。
(1)眼球表面的分泌物(水样、黏液样、脓样、血样或是混合性)。
(2)内眦有无因泪溢造成的毛发或皮肤着色。
(3)将荧光素钠滴于结膜囊内,检查同侧鼻孔内或口腔内有无颜色。
(4)上、下泪点狭小或是不存在可能无鼻泪管、鼻泪管纤维化或结痂愈合和管状异物(特别是草芒)。
(5)近内眦处发生脓疡、水肿或是化脓性皮肤炎(泪囊炎)。
(6)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泪液检查(STT)为半定量的检查泪膜中水样液的方法。此检查必须要在其他眼睛局部检查之前进行,否则将会出现人为误差。有些药物会造成泪液检查结果假性升高,还有些药物(如局部麻醉药或副交感神经阻断剂等)会降低泪液量,其他检查(如眼角膜或结膜采样或冲洗鼻泪管等)也会造成泪液量假性升高。因此,若患病动物需要检测STT时,则必须在其他检查之前进行。
此项检查必须使用无菌且单独包装的专业泪液检测试纸条。每张纸条在检测前需先弯折其凹角处,再放置于患病动物下眼睑中间近外侧处(如下图),放置60s,当时间一到立即取下纸条并读取其泪液在此时间中所浸湿的距离,此数字即为患病动物的STT。
图1泪液分泌量测试
STT为检测患病动物基本与反射性泪液量的检测方法,包含纸条基部本身对角膜刺激所造成的泪液量。这也是为何泪液试纸需要放置于下眼睑靠外侧处的原因,在此处试纸可轻柔地接触到患病动物的角膜而产生刺激,若太靠近内侧则会因第三眼睑保护角膜而会造成泪液测量值较低。正常犬的STT值会大于15mm,若低于10mm则可诊断为干眼症;若为10~15mm,再加上有干眼症相关的临床症状时,则可高度怀疑为干眼症。
有研究指出正常猫的STT值为12~25mm,平均值为17mm,作者推断此原因可能为猫在压力因素下短时间内所造成的现象,所以,固然要记录其泪液测试的数字,但也要配合其临床症状来一同判读,而不能只依据数据便过度地解读。
此外,也可以测量另一种泪液量,即眼睛使用局部麻醉药麻醉而忽略因刺激角膜所造成反射性泪液量,但这在小动物眼科临床上意义不大,故尚未广泛应用。
(四)结膜
除要检查第三眼睑内外两面的结膜之外,还要检查睑结膜(位于眼睑内面)与球结膜(眼球表面)。因此检查结膜时需将患病动物的上下眼睑打开并外翻来进行检查,主要从以下5方面进行检查。
(1)颜色有无改变?有无充血、贫血、黄疸或黑色素化等?
(2)结膜有无水肿?
(3)表面有无不规则、增厚或肿块?
(4)表面是否太干或太湿,有无分泌物?
(5)有无结膜下水肿或气肿发生?
眼前节检查对动物进行眼科检查之前或检查过程中,都应尽量避免镇静或是麻醉,以避免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反射与反应、视力的检测、瞳孔大小、眼球移动性与位置、泪液检测数值、眼角膜结膜表面的润滑度、眼睑裂隙的大小、视轴是否有缺陷等,都无法对被麻醉或镇静的动物进行精准的检测。此外被镇静动物的眼球可能会内缩并向内腹侧翻转,从而使第三眼睑遮住绝大部分的眼睛,使眼科检查更加难以进行。
无论在对何种动物进行镇静前,都先要在正常光线下距患病动物一定距离处确定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包括眼裂大小、有无任何不对称、眼睛或鼻分泌物及干燥度、眼眶附近有无脱毛、视轴有无缺失、泛红或其他颜色改变、眼角膜清澈度和潮湿度(观察眼角膜的反光)等。
患病动物刚进入检查的房间时,对于新环境的反应也可以用来评估患病动物有无视力功能。视力的测试包括迷宫测试,眼睛会随着有声音或味道的物体移动(可使用棉花球或是激光笔进行检测)。此外,威胁反应也可以用来评估患病动物的视力,但需要避免产生风或是直接接触到患病动物的胡须或毛发而造成假阳性,接着可以继续检查患病动物双眼有无正常的眼睑反射(触碰患病动物眼睑的皮肤时,可以引发完整的眨眼反应),可用来评估患病动物第5与第7对脑神经功能是否正常。最后评估患病动物眼球的运动与位置,正常情况下将患病动物的头往上、下或侧边移动时,眼球会移动而保持在眼裂的中央处,而产生生理性眼球震颤。
完成上述的检查后,便可在昏暗的环境下以单点聚光的光源配合具有放大镜的设备进行检查。注意必须使用足够亮且聚光的光源进行检测,放大镜与点光源可以从不同角度检查眼睛。常用简易型放大设备的焦距为15~25cm,具有2~4倍放大效果。当点光源垂直进入眼睛时会经过眼角膜、晶状体前囊与后囊而产生3个反射点,可以从不同角度下所观察到的反射情况来评估眼球内部的状况(如下图)。
图2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眼内结构产生反射的示意图
裂隙灯则是更精密的眼科检查仪器,具有放大40倍的功能,可用来检查肉眼不可见的病变,如眼角膜各层的疾病等,也因为其可以更精准的观察病灶,可以获得更精准的诊断、预后与治疗措施。如何使用该设备需要相关的训练与一定的技巧,因此一般只有医院中才能见到裂隙灯(如下图)。
图3手持裂隙灯
使用放大镜与点光源,临床兽医师可以根据既定的眼科学检查表来逐一检查眼睛结构,通常会有逻辑、有顺序地由周边往中央、由前往后来进行检查,相关的检查技巧会在下文中分结构进行介绍。
(一)眼角膜
正常眼角膜因其生理及解剖学上的特性为清澈透明,因此当眼角膜内发生病理变化时,便会造成眼角膜不透明化。可根据下面4点来检查眼角膜。
(1)失去透明度眼角膜若发生纤维化、水肿、黑色素化、血管增生、细胞浸润、脂质或矿物质沉积、炎症细胞堆积等便会影响其透明度。
(2)轮廓改变如圆锥形角膜、球型角膜、眼球破裂、眼角膜溃疡。
(3)眼角膜表面不规则或混浊如眼角膜肿块/斑块、眼角膜溃疡、干眼症、虹膜脱垂等。
(4)眼角膜直径改变如牛眼症、小眼症或眼球萎缩等。
(二)巩膜
巩膜只有其最外侧的前面部分可直接进行肉眼检查,其上方由一层几乎完全透明的结膜覆盖,检查者可直接透过结膜检查巩膜前半部;通常无法直接看见巩膜后半部。当后半部巩膜发生病变时,通常会造成脉络膜或是视网膜的显著病变,从而可在眼底视网膜检查时看出。然而巩膜的变化也可能不显著而不易被发现,因此在评估有无巩膜疾病时,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评估:
(1)巩膜厚度改变是否变薄而伴随葡萄肿(staphyloma)发生和因巩膜炎而导致的全面性增厚。
(2)巩膜表面不规则如结节样肉芽肿性巩膜上炎症、肿瘤、葡萄肿、眼球破裂等。
(3)巩膜暴露面积改变因眼球突出、眼球萎缩、小眼症、破伤风、兔眼症等而变大;因眼睑眼球粘连、眼睑下垂、眼睑痉孪而变小。
(4)轮廓改变因为眼球破裂(常发生在接近或在角巩膜缘处)。
(5)颜色改变巩膜发生充血、出血、黄疸、黑色素化、黑色素癌。
(三)眼前房
眼前房是指位于虹膜与眼角膜之间充满水样液的空间,检查此空间是否发生问题时,以下几个技巧可提供参考:从眼球的侧面评估眼前房的情况;根据是否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眼内结构(如虹膜),来推断眼角膜或是眼前房有无异常。
当进行眼前房评估时,需依照以下几点进行评估。
(1)确定眼前房的深度有无改变若晶状体后移、晶状体过小、牛眼症、过成熟白内障、晶状体移除手术后等都可以看到眼前房深度变深;若晶状体前移、虹膜或睫状体的肿块或囊肿、虹膜与晶状体度粘连、肿胀白内障等则可看到眼前房深度变浅。
(2)是否有异常的内容物如晶状体前移、异物、眼前房积血/积脓、眼前房液混浊、虹膜囊肿、肿瘤、永久性瞳孔膜、玻璃体等出现在眼前房中。
(四)虹膜与瞳孔
通常会对虹膜与瞳孔同时进行评估,因为只要其中一个有问题时,常会影响到另一个。两者都要在散瞳之前和之后进行评估,虹膜表面异常易在散瞳前发现,而虹膜后方或是睫状体异常则需要在散瞳后才能发现。
1.虹膜与瞳孔检查的主要内容
(1)瞳孔变形或异位粘连、虹膜萎缩、虹膜发育不全或虹膜缺损都会导致瞳孔变形或异位。
(2)虹膜缺口不只一个可能发生虹膜缺损、永久性瞳孔膜、虹膜萎缩、虹膜发育不全等异常。
(3)虹膜上出现肿块虹膜囊肿、肿瘤等都会导致虹膜上出现肿块。
(4)虹膜颜色异常虹膜异色症、虹膜红变、水肿、黑色素化、黑色素细胞瘤、虹膜肉芽肿/脓疡、慢性或急性葡萄膜炎都会造成虹膜颜色改变。
(5)瞳孔大小改变如葡萄膜炎、青光眼、霍纳氏症候群、虹膜萎缩、视网膜或视神经疾病、中枢神经疾病、第三对脑神经麻痹、药物给予、晶状体异位都会造成瞳孔颜色变化。
(6)虹膜震颤手术移除晶状体或晶状体异位时可见虹膜震颤。
(7)瞳孔颜色改变如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化、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剥离或星状玻璃体症时可见瞳孔颜色变化。
2.检查虹膜和瞳孔的主要方法
(1)后照法后照法简单好用,可用来检查患病动物的瞳孔大小、形状与对称性,检查者用单一聚光的光源,在距离患病动物鼻子至少一个手臂远的距离处照射患病动物的双眼,并可以看到患病动物的视网膜反光(如下图)。
图4用后照法检查患病动物的虹膜与瞳孔
图5后照法检查时眼底视网膜的反光情况
在有脉络膜毯的患病动物中,其视网膜反射光大多为黄金色或绿色,而在缺乏脉络膜毯的患病动物中则大多为红色。此时可以根据反光来检查比较患病动物两眼瞳孔的大小、形状及对称性。后照法也可以用来评估患病动物眼球内结构的清澈度(包含泪膜、眼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若其中某一介质出现混浊就会影响到视网膜反光而被发现。后照法也可用来区分核硬化与白内障。
(2)瞳孔光反射在对患病动物静止时的瞳孔大小、形状与对称性完成评估后,接着要评估瞳孔的反应。瞳孔光反射是指当有光线进入到视网膜后,所引发瞳孔反射性收缩。在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眼睛被光直接照射后瞳孔收缩的程度(又称为直接瞳孔光反射)会比另一侧没有被光直接照射到的瞳孔(又称为间接瞳孔光反射)还要大。
要判读瞳孔光反射的结果,需要了解神经反射等其他干扰因子。此神经反射途径涉及视网膜、视神经、视神经交叉、视束、顶盖前区、第三对脑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核。上述任何一个神经反射出现问题,便可能会造成瞳孔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除此之外,若患病动物发生虹膜萎缩(老龄患病动物常见)、虹膜缺血(如因为急性青光眼造成)、瞳孔物理性障碍(如虹膜粘连或晶状体移位)、使用散瞳药物、循环系统中有高浓度的肾上腺素时(如极度恐惧的动物)都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此外,如果检查时所使用的光源太弱也会造成影响。
瞳孔光反射为大脑皮质下的反射之一,同时需要患病动物的视网膜仍保有一点功能才能引发反射,然而直接瞳孔光反射阳性反应并非代表眼睛具有视力。此反射可检查视力产生途径中的部分途径,故当患病动物表现出视力减弱时,可检查其瞳孔光反射而帮助医师找出病灶所在处。
进行瞳孔光反射检查时,需要同时评估与比较两眼反射结果的强度与速度,并且检查前需要了解品种特异性,如肉食动物瞳孔光反射的速度最快也最完整,其中猫在全部常见的家养动物中反射速度最快。正常的马在明亮的光下其瞳孔光反射会收缩速度较慢;牛和羊的收缩速度会稍微快一些;鸟与爬行动物也有瞳孔光反射,但因为其虹膜肌肉层中骨骼肌多于平滑肌,所以可以受到控制。(五)晶状体检查晶状体就像检查其他清澈的组织一样,检查者可使用裂隙灯来确定晶状体内有无混浊。晶状体的疾病相对较少见,大多以透明度的改变(如白内障或是核硬化)或是位置改变(晶状体异位)为主。检查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瞳孔颜色改变如白内障。
(2)瞳孔大小改变如晶状体过小、过成熟白内障或肿胀白内障。
(3)瞳孔形状改变球状晶状体、圆锥型晶状体、过成熟白内障、肿胀白内障或晶状体囊袋破裂等。
(4)瞳孔位置改变晶状体完全或部分异位。
(5)晶状体混浊如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化、晶状体前囊黑色素化等。
完整地检查完晶状体后,眼睛前半部的检查便已经完成,而临床上大多数的眼科疾病都发生在眼睛前半部,但完整的眼科学检查还包含眼睛后半部结构的检查,包含玻璃体与视网膜等。
眼后节检查(一)眼底镜的使用
在大型动物(如马或牛)中,因其眼球较大,临床医生可在其散瞳时,直接从视轴上看到患病动物的视网膜,但在小型动物中(如犬猫),甚至在大型动物中,想要了解视网膜上详细的情况(如血管形态)时,无法直接用肉眼检查,因此需要依赖眼底镜,眼底镜可分为以下两种。
1.直接眼底镜该眼底镜可直接将光线照入待检查的眼睛中,检查者在适当的位置上便可以直接看到患病动物正立的视网膜影像,故称为直接眼底镜。其光线的强度、颜色、进入光线的宽度与焦距都可以调控。在暗房中距患病动物约25cm处,检查者经直接眼底镜看见患病动物眼底反光时,再逐渐靠近患病动物直至找到焦距,可清楚地看见视网膜视神经盘与血管。
2.间接眼底镜使用间接眼底镜时需要在检查者与患病动物之间放置一个凸透镜(通常为20~30D),以产生上下颠倒的虚像,而其放大倍率不及直接眼底镜,但可以在快速、全面性眼底检查时使用。头戴式双目间接眼底镜可以从检查者和动物中间投射光源进入患病动物的眼中,而此时检查者可一手持凸透镜,另一手协助翻开患病动物的眼睑,以辅助眼底检查(如下图)。
图6头戴式双目间接眼底镜
图7使用头戴式双眼间接眼底镜配合使用凸面镜进行眼底检查
虽然还有其他更容易使用的眼底镜,但其实只要坚持练习,无论是何种眼底镜都可以熟练使用。大多数动物眼科医生都喜欢先以间接眼底镜检查整个视网膜后,再以直接眼底镜对疑似有病变的部位以较大放大倍率进行检查。在进行眼底检查前必须先将瞳孔散开,可以局部使用散瞳剂(复方托吡卡胺)。
(二)正常眼底
不同品种动物的眼底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临床医生只有借助良好的眼底镜反复、多次地观察才能对眼底的变化有所了解。所以一般眼底的疾病都需要转诊到专业的动物眼科医生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如下结构都可以在眼底检查时发现。
1.脉络膜毯在眼底背部可见。猪、鸟和骆驼没有脉络膜毯。脉络膜毯区域通常占据眼底的上半部。非脉络膜毯区域则会因为脉络膜血管内黑色素的多少而发生面积大小的变化。幼犬或幼猫在睁眼后眼底呈灰色。长至4个月左右的时候,背侧的眼底逐渐变为亮蓝色,并具有了反光性。
2.视盘全称为视神经盘,也叫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由黄斑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视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结构,称为视神经盘,简称视盘。
3.视网膜视网膜上重要的结构包括视网膜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和神经视网膜。不同品种动物的视网膜血管之间存在差异。视网膜的动脉和静脉均由视盘发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名称可能不够准确,因为很多时候并没有色素存在(黑色素)。当存在脉络膜毯反射的时候,一般这一区域没有色素沉积,这样才能使光线到达此区域。在那些没有脉络膜毯反射的动物,主要是因为感光色素层有过多的黑色素,从而妨碍了对后面脉络膜的观察。在某些白化动物的感光色素层缺乏黑色素,所以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脉络膜(如下图)。
图8白化动物的视网膜色素层缺少色素,从而使脉络膜血管清晰可见
由于神经视网膜呈透明状(更像一层蜡纸),所以一般很难观察到,但由于它的存在,可使脉络膜毯反射减弱,同时使非脉络膜毯的颜色呈灰色而不是黑色。多在视网膜变性、变薄的时候才能观察到这种效果。所以当视网膜出现变性时,会表现出脉络膜毯过度反射,同时视网膜的血管变细。
(1)犬的视网膜犬视盘的直径大约为1.5mm。由于眼底的病变都很微观,所以要清楚地了解眼底的组织学关系。正常的视网膜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到视网膜的血管、色素和视神经。多数家养动物的脉络膜毯位于脉络膜的上半部。视网膜主要由色素上皮层和感觉神经层组成。在色素上皮层与光感受器之间的腔隙非常重要,这个腔隙也是常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区域。
使用眼底镜时,一定要对眼底结构进行彻底检查。检查时一般先找到视盘,然后分4个象限逐一检查。犬的视神经外的髓鞘一直延伸到视盘,而其他动物的视神经髓鞘止于巩膜(筛板)。所以犬的视盘外观呈多样化,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由于视盘生理性的杯状结构,中央呈小的灰色凹陷。多数视网膜静脉在视盘中央吻合。根据髓鞘遮盖血管的多少,这种吻合可能是完全的也可能是不完全的。视网膜的动脉比静脉细,主要围绕在视盘周边。
(2)猫的视网膜猫眼底的外观比犬更有规律(如下图),多数脉络膜毯区域呈金黄色或绿色,并且占据了很大的范围。非脉络膜毯区域富含黑色素,但白化动物例外。视盘表面没有髓鞘,所以猫的视盘较小、较圆、较黑。视神经乳头多位于脉络膜毯区域,视网膜的血管多围绕在视盘周边,不同于犬在视盘中央区的吻合。
图9猫的正常视网膜
4.脉络膜脉络膜是高度血管化,并有不同程度黑色素沉积的结构。与视网膜的血管(相对较细、黑红色、有分支)不同,脉络膜血管则较粗,呈橙色到粉红色。当感光色素层缺少黑色素时,脉络膜毯缺少则可以看到脉络膜,这种现象多见于白化动物的腹侧非脉络膜毯区域。
(三)玻璃体
正常的玻璃体呈透明状,完整的玻璃体检查需要在散瞳后通过眼底镜检查,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评估。
(1)出现不透明有无永存性玻璃体动脉或其残迹、星状玻璃体、玻璃体胆固醇沉积症、炎性渗出物或玻璃体出血等异常。
(2)通过眼球移动来旋转玻璃体观察玻璃体有无液化现象。
(3)有无视网膜剥离。
(四)视网膜
视网膜的病变最容易从脉络膜毯、脉络膜等的改变间接观察到,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评估。
(1)颜色的改变可在脉络膜毯上观察有无炎症细胞、水肿、黑色素、出血、纤维化、胶样变性、肿瘤或脂质等堆积。
(2)脉络膜毯反光度改变如反光度下降(通常指示为正在进行或急性的过程)或反光度上升(指示慢性或不活跃的变化)。
(3)无法清楚地看到视网膜如有玻璃体碎片、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剥离或巩膜畸形时会无法清楚地看到视网膜。
(4)视网膜血管形态改变视网膜血管变细(指示视网膜退化或是贫血)或血管变粗/扭曲(指示高血压、脉络膜视网膜炎、血管炎等)。
(五)视神经
判读视神经乳头是否正常时,需要了解不同品种动物其正常视神经乳头的形态,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评估。
(1)面积或突起变大如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过度髓鞘化。
(2)面积或突起变小畸形、视神经发育不良、小乳突症、视神经萎缩,以及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病变。
(3)血管变化出血、贫血、血管怒张等。
文章推荐犬猫关节疾病的X线征象(1)
犬猫关节疾病的X线征象(2)
犬猫关节疾病的X线征象(3)
犬猫关节疾病的X线征象(4)
犬猫关节疾病的X线征象(5)
犬猫关节疾病的X线征象(6)
骨肿瘤和骨感染的X线征象-真菌性骨感染
骨肿瘤和骨感染的X线征象-原发性骨肿瘤
骨肿瘤和骨感染的X线征象-细菌性骨感染
骨肿瘤和骨感染的X线征象-骨感染
骨折愈合与并发症(1)-影响骨愈合的因素
骨折愈合与并发症(2)-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折识别
骨折愈合与并发症(3)-骨折分类(上)
骨折愈合与并发症(4)-骨折分类(下)
咽部、喉部和气管正常解剖结构与X线摄影技术
四肢骨骼X线解剖(1)
颅腔和鼻腔:犬和猫小动物脑部磁共振检查基础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清?赵廉《医门补要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