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临床体现 > 眼科科普麦粒肿vs霰粒肿,一字之差,
眼科科普麦粒肿vs霰粒肿,一字之差,
专家说
近日,暴雨过后的天津,气温越来越高,持续闷热的天气,让人们感到酷暑已经来临!随着三伏天的到来眼科门诊、急诊的麦粒肿,霰粒肿的病人也明显增多,而且有很多患者咨询如何区分,发现后要怎样处理等等一些问题。赫天耕主任介绍:麦粒肿和霰粒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差别可是很大的。下面就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区别给大家介绍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眼睑的解剖图赫天耕眼科医生工作室
麦粒肿
麦粒肿俗称“针眼”,也称为睑腺炎,多由细菌(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炎症。常引起红肿发炎,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且有胀痛或压痛。
赫天耕主任介绍,麦粒肿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病,无固定发作周期,发病人群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为主。
赫天耕眼科医生工作室
霰粒肿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由于睑板腺导管堵塞,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形成的囊肿,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不红不痛,但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
麦粒肿vs霰粒肿,两者有何区别?01
病理改变不同
睑腺炎(麦粒肿)
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外睑腺炎,睑板腺开口阻塞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内睑腺炎。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为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是由于睑板腺开口因炎症阻塞,使其内部的脂性分泌物潴留,导致睑板腺膨胀,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而形成的慢性肉芽肿性的炎症。
02
临床表现不同
睑腺炎(麦粒肿)眼睑有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
①外睑腺炎:眼睑局限性充血、触痛,偏外侧者可伴有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痛,数日后,病灶中心形成黄白脓点,继而自行破溃排脓,症状减轻而愈。
②内睑腺炎:初起时眼睑红肿,疼痛较剧,继而睑结膜出现脓点,成熟后排脓于结膜囊内而愈。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本病初期多无症状,病程进展缓慢,有时有异物感或睑沉重感,典型表现为睑板上可触之圆形硬结,大小不一,不红不痛,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硬结处睑结膜面局部充血,略呈紫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可穿破结膜面成息肉样组织增生。
03
治疗方法不同
睑腺炎(麦粒肿)
①起初可采用冷敷,硬结未软化时可湿热敷。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症状较重者口服抗生素。
②脓点形成后可切开排脓。外睑腺炎切开时切口要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切口在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切忌过早切开或任意挤压,以防炎症扩散危及生命。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①对较小的睑板腺囊肿,可行局部热敷,促进吸收。也可用激素局部注射,使囊肿消退。
②不能自愈且影响视力和外观可行睑板腺囊肿切开刮除引流术。
麦粒肿vs霰粒肿??如何鉴别?有无痛感是分辨麦粒肿和霰粒肿的一种方法
麦粒肿:红肿热痛,推之不动。
霰粒肿:不痛、不红、触之生硬,推之游动
重要提醒赫天耕主任提醒?:有很多家长认为眼睛上长的“小疙瘩”就是麦粒肿,等到脓肿破了自然会好,其实不然,这种“小疙瘩”并非全是麦粒肿,也有可能是霰粒肿。一般孩子长了霰粒肿,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肿块有时候比米粒还小,更不容易发现。家长常常是在孩子闭眼时,才发现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造成疏漏。在家长自行检查时,可让孩子闭上眼睛,用手指触摸眼皮,则会发现有圆溜光滑的小疙瘩。当翻转眼皮时,可在相应位置见到微微隆起的暗红色圆形病灶。
简单来说,触摸患处有无痛感,是分辨麦粒肿和霰粒肿的简易方法。但如果霰粒肿合并细菌感染,早期症状则会与麦粒肿相似。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眼皮有肿胀,且有增大趋势,应及时就诊,有的家长因此认为霰粒肿就是麦粒肿,等着孩子脓头破了自然就会好,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霰粒肿如果热敷无效,就要及时就医,不要延误治疗良机。
眼科专家推荐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近视治疗信息,欢迎拨打
-咨询并可预约术前检查,帮助您轻松丢掉眼镜,自由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