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临床体现 > 健康这个身体指标,每10个成年人就有
健康这个身体指标,每10个成年人就有
10月24日上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了最新版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新版指南透露,据统计,目前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40.40%,也就是说,10个成年人中4个血脂异常。比较年患病率水平大幅增加,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9%,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13.1%,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33.9%。本期为您特邀专家,谈谈如何有效控制血脂指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医院(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现任江苏省卫计委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委员。曾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五项,为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连生介绍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采取何种药物或措施,只要能使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就可稳定、延缓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能显著减少这些致死致残性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血脂的成员有哪些?它们各自扮演何种角色?拿到一张体检报告或化验单,诸多生化检测项目“琳琅满目”,那么究竟哪些指标是和血脂相关的呢?
王连生主任说,临床常用的血脂基本检测项目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而其他血脂项目如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等属于辅助检测项目,不在临床基本检测项目之列。
1.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其升高;而短期内相对稳定,受近期饮食影响相对较小。
2.LCL-C是所谓的“坏胆固醇”,可将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动脉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最最重要的脂质危险因素!
3.HDL-C是所谓的“好胆固醇”,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TG是血浆中各脂蛋白所含甘油三酯的总和,与TC不同,同一个体的TG水平受近期饮食因素的影响较大。比如抽血检查前一天吃了比较油腻的食物,可能导致结果偏高。
5.Lp(a)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和大多数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是冠心病的剩余危险因素。因目前没有针对Lp(a)的特效药物,故只能通过降低其他危险因素(如LDL-C),来降低其危害。
血脂异常的表现及其危害王连生主任医师说,高血脂是一种“代谢病”,除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外,还常会合并一些其他的疾病。比如脂肪肝,就是由于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可引起肝区不适及肝酶升高;而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调脂药物等治疗,可以逆转甚至治愈脂肪肝。此外,高血脂还可加重“三高”中的另一高——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较普通人群更加严格),以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血脂紊乱可在相当长时间无症状,部分高血脂者体检时才发现血脂异常,而体检发现眼睑部黄色素瘤是高血脂的重要线索之一。
但没有症状并不等于血脂不高。就像高血压一样,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久而久之血脂(胆固醇)就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这时候再意识到高血脂的危害时,就“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
何谓高血脂(血脂异常)?根据最新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于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糖尿病的普通大众人群,血脂的正常范围见附表。
针对特殊人群有更严格的要求:
1.已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LDL-C1.8mmol/L,或较基线下降50%。
2.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LDL-C2.6mmol/L。
哪些人需要检测血脂?王连生主任医师说,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临床日常工作来检出,这不限于因心血管病前来就诊的患者,医院就诊的所有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易患人群。一般人群的常规健康体检也是血脂异常检出的重要途径。目前血脂检测标准是严格空腹项目:抽血前一晚10点后不进食水,次日空腹抽血。
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对特定人群有如下建议:
(1)20岁以上的成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TC、LDL-C、HDL-C、TG);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测;
(3)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4)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血脂异常的防治由于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治疗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需要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1.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2.选择能够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可溶性纤维);
3.减轻体重,尤其是减腹围更重要;
4.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5.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
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动物内脏、动物皮脂、肥肉、蛋黄、蟹黄、蚌肉;
胆固醇含量较低的食物:鱼类、精瘦肉。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物:黄油、油炸食品、奶油蛋糕及大多数甜品等。
推荐地中海饮食结构以及健康的橄榄油。
二合理使用调脂药物1.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主要针对高胆固醇血症,其不仅可以降低“坏胆固醇”LDL-C,强效的他汀还可以起到稳定斑块甚至逆转斑块的作用。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药物。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对于他汀后,“坏胆固醇”LDL-C降低不满意的患者,可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该药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与他汀协同降低坏胆固醇,且副作用少,不影响肝酶和肌酶水平。
3.贝特类
主要降低甘油三酯(TG),也可降低坏胆固醇LDL-C。代表药物为非诺贝特。过高的TG(大于6mmol/L),对胰腺的“考验”早于也大于心脑血管系统,其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降低TG对于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意义更大。
调脂过程中的误区和疑问1.长期服用他汀伤肝?
他汀引起的肝酶升高一般发生在起始的一个月内,而且不存在累积效应。如果1-3个月均没有监测到肝酶升高,说明肝脏对他汀的代谢作用良好,长期服用安全。
2.我的LDL-C指标已经到“正常值”以下了,还要吃降脂药?
化验单上标出的正常值只是针对普通大众群体设定的范围。如果您是冠心病患者,那么您的LDL-C目标值应该是1.8mmol/L以下或下降50%;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那么您的LDL-C目标值应该是2.6mmol/L以下。这样才有可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3.冠心病放了支架了,LDL-C指标已经“达标”了,他汀可否停用?
他汀不仅有调脂作用,还能控制粥样硬化斑块、抗炎等一系列综合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LDL-C是在他汀作用的基础上达标的,他汀不建议停用,可以在密切监测LDL-C水平的前提下将他汀减半剂量维持。
4.高龄冠心病者,服用他汀后肝酶肌酶均正常,但有肌痛和乏力症状,怎么办?
这种情况在国内高龄患者中不少见,尤其是体重较低或肌肉含量少者。针对这部分患者,可以适当将LDL-C目标要求放宽,他汀半剂量甚至1/4剂量长期维持,多数患者不良反应会消失。
5.讲了那么多降“坏胆固醇”的药物,有没有升“好胆固醇”的药?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有明确证据能通过“升好胆固醇”HDL-C而带来获益的药物,目前还没有。但实验研究显示他汀、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或多或少均有提升“好胆固醇”HDL-C的作用。
6.吃了他汀,LDL-C降至目标值了,但Lp(a)纹丝不动,怎么办?
Lp(a)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和大多数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是冠心病的剩余危险因素。因目前没有针对Lp(a)的特效药物,故只能通过降低其他危险因素(如LDL-C),来降低其危害。
7.他汀为什么要在睡前服用?
他汀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这种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在夜间0点-3点活性最高;同时夜间血流速缓慢,血液粘酯度相对高,一些心梗脑梗好发于夜间。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睡前服用他汀能发挥最大的防治作用。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龚倩
北京白斑病医院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