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临床体现 > 准妈妈孕期眼睛不适是正常吗
准妈妈孕期眼睛不适是正常吗
刘女士最近很是苦恼,她自今年2月份怀孕以来,就常有恶心、欲呕以及泛酸等反应,眼睛也经常胀痛,连看东西都模糊。
这些毛病折腾得她整天胡思乱想,甚至恐惧不安。她甚至出现过把孩子流掉的念头,这让全家人都变得紧张兮兮的。
上周末,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不用担心,这是常见的孕期目赤症。
原来,妇女妊娠期身体机能如内分泌、血液、心血管及免疫功能等都会发生改变,来适应胚胎的发育。这些改变会对眼睛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甚至带来似是而非的“眼病”。
像刘女士这样在怀孕后因机体内分泌的变化而出现的眼部充血、结膜红肿等症状都是正常的。
准妈妈孕期还可能出现这些眼部异常
眼睛泪液粘稠:怀孕期间,因受激素的影响,泪液中的水分比较容易蒸发,泪液会变得比较稠,保护眼睛角膜和结膜的功能也会变弱。
眼睛易干涩疲劳感:妊娠期间,孕妇内分泌水平改变,水钠潴留导致眼睑水肿发炎,泪液膜中的水分更易蒸发,而同期的泪液分泌量却相对减少,泪液膜的均匀分布遭受破坏,造成干眼症。因此,怀孕期间请不要戴隐形眼镜。
看近物有时会有朦胧感:在怀孕的第7~9个月,孕妈妈在看近物时,容易有朦胧感或看不清楚的情形,其原因大多是轻度屈光不正或角膜水肿所造成的。据资料统计,孕期眼角膜厚度平均增加约3%,且越到孕晚期,水肿越明显。
近视加深:孕期角膜弧度会变得较陡,并产生轻度屈光不正(约为0.25-1.25的屈光度改变),睫状肌调节能力减弱,近视模糊;若孕妇本身就有近视,则近视度数加深。孕晚期时,屈光不正更为明显,但多能在产后5-6周恢复正常。
医生提示,妇女妊娠期产生的眼部症状大多会自行消失。只要准妈妈们注意眼部卫生,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对眼睛有益的维生素A、C等,再配合定期眼科检查,眼睛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另外,根据现代饮食结构,孕妇通常会摄入过多的饮料和细粮,导致体内糖分过高,胎儿的晶体过早发育,从而更容易近视。
不管你多大年纪,可能都有这样的印象:相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小眼镜”,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近视眼要少得多。
你可能会纳闷:相邻两代人近视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细粮、饮料中含糖分高
为什么父母辈的近视比较少,专家分析称,这并不是巧合。可能年龄在40~50岁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趴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小人书,但那个年代的人却少有近视。可现在在护眼灯、防辐射屏幕的保护下,近视的孩子却只增不少。这可能就与饮食结构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都处于越来越精细化的程度,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一些高糖饮食正在不知不觉地走进我们的餐桌。像饮料、精米、精面等。虽然口感不错,但以精米为例,在加工的过程中,一层层脱壳也会导致维生素的流失。当加工为精米的时候,对眼睛发育有益的维生素已经所剩无几。
糖分过多导致胎儿晶体发育过度
如今,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越来越精细,摄入的细粮越来越多,其中的糖分越来越多。众所周知,体内摄入过多的糖对眼睛的发育不利。
从营养成分上分析,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摄入过多的糖分,可能会造成体内糖分堆积,而糖分在体内新陈代谢时,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因此维生素就会因消耗过大而不足。而眼部视细胞发育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参与。
对孕妇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摄入糖分过多,会导致晶体发育环境异常,眼轴发育过快,加快近视发生。有动物实验表明,让实验动物摄入过多糖分,对于它们的视力都有影响。
婴幼儿都有生理性远视过程
专家表示,儿童生下来都会有一定的远视,这是眼发育的正常过程,叫做生理性远视。
因为婴儿眼球比成人小,6个月的婴儿眼球大小只相当于成人的2/3,其眼轴距离较发育完全的正常眼睛还短,所以影像会成形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生理性远视。从孩子降生到7岁,儿童眼球发育最为迅速,眼屈光度也逐渐向近视方向移动,远视程度随之慢慢下降。超过正常范围的,则为异常的或病理性远视。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焦点前移,远视眼逐渐过渡到正视眼。
糖分可“吃掉”胎儿远视时间
甜食对于近视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儿童从远视眼发展为近视眼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生理性远视、正视、近视。
正常值大约在3~4岁远视度以内,4~5岁远视度以内,6~8岁远视度以内,而现在的儿童近视过多,可能与母体怀孕时摄入过多的糖分,导致儿童晶体发育过早有关。
儿童眼睛视力情况过早接近成人化,可能让他们直接“跳过”了生理性远视,生下来就是正视眼,那么就缩短了发展到近视的时间,近视的儿童也就开始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