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病种知识 > 脂溢性湿疹

脂溢性湿疹



本病又称为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成人和新生儿多见,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本病往往局限,初发于头部,加重者可向面部、耳部、腋窝、上胸部、肩胛间部、脐窝、外阴部及腹股沟等部位发展。初发皮损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随病情发展,丘疹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上覆盖油腻性鳞屑或结痂。重者可呈轻度渗出性湿疹样皮炎,局限于某一部位或泛发,甚至发展为红皮病。由于部位和损害轻重的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别。

头部的轻型损害为小片状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扩展融合成边界清楚的大斑片,基底稍红,轻度瘙痒,可扩展、融合成为油腻性鳞屑性圆形斑片,重者可累及大部分头皮,可伴有渗出和厚痂,伴有腥臭味。

面部皮损常由头部蔓延而来,以前额、眼睑、鼻唇沟为重,呈黄红色或油腻性白色鳞屑及痂皮。眉及其周围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累呈睑缘炎表现,睑缘由红的细小的白色鳞屑覆盖。鼻唇沟及鼻翼多表现为黄红色鳞屑性油腻性斑片。男性胡须部位的皮损除可表现为片状油腻性鳞屑性斑片外,常伴有毛囊炎。单侧或双侧耳后可出现红斑、肿胀和皲裂。脂溢性外耳炎多见于老年患者。

躯干皮损好发于胸前和肩胛之间,最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融合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油腻性斑片,有时可见斑片的中央消退而周边形成环状或多环状损害。

腋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脐窝的皮损以播散性摩擦红斑形式存在,上有油腻性鳞屑,红斑的边缘界线清楚,往往呈急性湿疹样改变。

脂溢性湿疹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不同程度瘙痒。由于瘙痒而搔抓,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外用药物不当,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改变,严重者可发展为红皮病。

婴儿脂溢性湿疹炎发生于婴儿出生后2~10周,头皮、前额、耳、眉、鼻颊沟及皱褶等处出现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上覆有鳞屑,红斑可扩展融合并有黏着油腻性黄痂,间有糜烂渗出,炎症比较显著,对称发生,微痒,一般患儿可在3周到2个月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与婴儿异位性皮炎并发,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

注意:

根据本病好发于成人和婴儿,有皮脂溢出体质,在皮脂溢出基础上发生,典型皮损为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诊断不难。

新生儿脂溢性湿疹好发在新生儿的头皮、眉弓、鼻唇沟、脸颊、耳后等部位,临床表现为毛囊周围炎性的丘疹,表面逐渐有油腻性的鳞屑,呈现暗红色的斑片,感觉轻度瘙痒,小孩长了湿疹会感觉到烦躁。

一般新生儿脂溢性湿疹是会自己好,一般要三周到两个月内可以慢慢治愈。持久不好的还要考虑合并有特异性皮炎的可能。出现了新生儿脂溢性湿疹,可以使用无激素药膏御研霜,温和可食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qkpm.com/bzzs/12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