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眼睑缺损 > 症状治疗 > 快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利用3D
快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利用3D
来源/医院关节外科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近年来,在医疗领域,骨科在3D打印技术应用方面发展飞快,为复杂病患的诊治带来了福音。
医院关节外科陈云苏教授团队运用3D打印技术,通过与产品设计和加工工厂合作,术前采用CT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数据采集,结合多孔钛表面技术,在全方位直视下“量体裁衣”地制定出个体化人工垫块设计和手术方案,成功治疗了两例有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患者。
髋臼侧的骨缺损,尤其是paproskyⅢ型的骨缺损是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髋臼侧重建方式不符合患者的解剖特点,难以重建患者原有的生物力学特征,且机械性的固定方式远期面临着疲劳失效的风险,难以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依据患者解剖特征构建的个性化垫块恢复了髋臼侧正常的生物力学功能,避免了手术中过多的挫磨髋臼,保存髋臼骨量的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个性化的钉孔设计也减少了螺钉置入时的相关风险。多孔钛表面技术的加入使假体-骨界面能达到良好的骨整合,实现生物性固定。
采用个性化人工垫块重建髋臼周围骨缺损的两例患者,手术中及术后影像学检查均证实个体化人工垫块与髋臼面骨缺损匹配完全,固定牢靠,髋臼假体安放及螺钉置入位置及角度理想,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目前两例患者分别随访1年及六月,X光片复查臼杯及垫块均固定在位,周围骨组织长入良好。
个体化人工垫块给髋关节翻修手术中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带来了新的生机,是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又一次成功。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医疗领域,将给更多更复杂病例的诊治带来新的曙光。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患者。女性,65岁,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8年,疼痛12年,加剧2年。图1:术前,图2:CT模拟设计,图3:3D打印模块,图4:术中缺损填充,图5:术后片,图6:术后1年随访片
陈云苏,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膝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及骨关节炎工作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委。从事创伤骨科和关节外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十余年,擅长各种髋、膝、肩关节疾病的诊治及髋、膝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orth
orthonline.白驳风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